据介绍,自2013年10月深圳口岸从进口一船美国玉米中检出未经我国农业部批准的MIR162转基因成分后,福建、山东、广东、浙江等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持续从进口美国玉米中检出MIR162成分。质检总局要求各口岸检验检疫部门继续加强口岸把关,一旦在进境农产品中检出未经批准的转基因成分,一律作退运或销毁处理。
这样的信息多少让人们感到心安:我国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并不是没有规矩。
那么,根据我国现行法规,转基因产品要获得市场销售的合法身份,需要怎样的规矩和程序呢?
农业部相关部门向《中国周刊》记者介绍说,转基因食品的市场化分进口和国产两种,无论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还是国产用作种植,审批制都是其统一的进入“门槛”。通过审批的前提,是需要经过相关的安全检测和验证。
据悉,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安全评价体系、检测体系和标准体系。其中,安全评价体系农业部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组建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按照实验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实验和申报生产应用安全证书五个流程环节,由安委会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安全评价,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提供技术咨询。安委会委员由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生产、加工、检验检疫、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每届任期三年。委员的选拔流程是: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推荐,由农业部聘任。
在检测体系中,检测机构的职责是: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和评价提供技术服务;承担农业部或申请人委托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定性定量检验、鉴定和复查任务;出具检测报告,作出科学判断;研究检测技术与方法,承担或参与评价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订和修订工作。目前,已有37个检测机构通过了认证,获得了农业部认可的相关资质。
在标准体系中,组建了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由国家标准化管理技术委员会依法批准成立,主要负责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进出口及与安全管理方面相关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在国际上对口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政府间特设生物技术食品工作组等技术组织,目前已编制完成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规划》,发布了104项转基因生物安全标准。
按照我国目前的管理体系,转基因食品从进口、生产,一直到我们家里的餐桌,涉及到的管理部门主要包括: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三个部门,而其中绝大部分的重担,其实是在农业部的身上。
尽管管理体系如此健全,有关转基因产品的安全争议和违规事件仍然屡见不鲜。如2010年,湖北、湖南就有多个超市被爆查出转基因大米。对此,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表示:“这些事件是违法的,要追究(责任)。”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表态说,农业部将督促各级农业部门加强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转基因作物的非法种植。同时严把品种审定关,从源头上防止转基因种子未经批准就进入市场和违规种植,欢迎向各级农业部门举报。
看来,安全红线是有的,关键是它结不结实,执行到不到位。
我们有哪些知情权和选择权?“你自己吃转基因食品吗?”在今年的“两会”上,无论是韩长赋、牛盾,还是其他“力挺”转基因的官员、专家,都会被媒体问到类似的问题。
当然,大家听到的答案几乎都是肯定的。但这些肯定能给人们带来多大的信心和信任,还是个问号。因为毕竟,舆论中对转基因食品危害的渲染不断深入人心,无论它们是否真实,是否科学,是否过分,甚至胡说八道,吃这件事情实在太贴近生活,也太个人化了。
于是,在不能百分之百信任的情况下,一个退一步的权益问题被人们不断放大:我是否可以明确知道?是否可以自由选择?
在转基因的争论中,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雷晓凌教授算是一个“平常派”。她的核心观点是,对转基因食品也可以像对其他食品一样,以平常心来对待。转基因都是针对某个功能对植物进行一些改良,不会刻意去制造对人体不安全的食品。“人吃东西不是只吃一类,而是不同的食品一起吃,即使某些食品有一定的风险也不是很要紧,无需太紧张。”
同时她也认为,最大程度地保护人们的知情权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现阶段。
事实上,我国关于转基因相关生物及产品标识制度的建立由来已久。早在2001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卫生部颁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这些行政法规中都明确规定了对于农业转基因生物及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明确的提示性标注。例如,《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就规定,转基因食品的标签上必须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
目前,国际上对转基因产品的标识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自愿标识;一种是定量标识,按照含量标准来标,低于标准可以不标;一种是强制定性标识,只要存在这方面的成份,就必须标识。而我国实行的,是第三种。
而在实际生活中,关于转基因食品标识的实行情况似乎并不十分理想,至少不能让广大消费者满意。在超市里随便转一转就会发现,凡是不含转基因的,都把这句话标注得大大的,浓墨重彩;而含有转基因的产品,标识都做得小小的,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如果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记者在一家超市转了一个多小时,只发现了五个标注转基因原料的产品,其中面对一桶5升装的食用油,记者端着沉甸甸的油桶翻来覆去查找了整整十多分钟,才在一堆密密麻麻的小蝌蚪般的文字中,发现了一行小标识。照这样的速度,记者大概预估了一下,如果所有产品必须看到明确标识才去购买,采购一家五口人一周的基本生活食材,至少需要八个小时。如果是老人,眼神不好,基本上无法购买。
其实,如果细琢磨,非转基因成为了很多产品浓墨重彩的宣传点,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不信任。
所以,市场是最好的一面镜子。
当然,标注了就是好的。是否每个企业、每个产品都能做到诚信标注,才是当前消费者最关心的大问题。比如,肯德基豆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