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赢了茅台酒 股价变幻大王旗
本周三,长春高新受利好消息影响,复牌后高开,保持A股“一哥”多年的贵州茅台被一举超越。截至发稿时,长春高新股价为128.75元,仍高于贵州茅台。
近年来贵州茅台所参与的A股“一哥”之争,多以获胜告终。2010年9月6日,世纪鼎利
收报157.81元,贵州茅台收报166.72元,再次跃居“一哥”位置,并占据这一位置长达三年多。然而,好花不常开,贵州茅台自2013年首个交易日以来至2014年1月14日,已累计下跌40.82%,其间,最高报价为211 .23元,最低价格为118.01元。至少在近期内,贵州茅台对股价一哥位置已经无力回天。
从经济发展的大格局看,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不应该由酿酒业这类消费品担当。贵州茅台和酿酒业在股市跌跌不休的状态下持续发力,显出高价和高增长态势,或许有其特定的理由。但是,创新才是领导经济生活的真正动力和源泉,以新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创新力量,应该成为资本市场的动力源,如此这般“变幻大王旗”,既是好事,又属必然。
调控何需压供给 房企融资应开窗
据报道,一位参与再融资房企内部人士向表示,据其所掌握的信息,如无大意外,北京城建再融资获批几无悬念。有业内人士称,首批申请再融资的房企最终获批数量或不超过4家,而北京城建获批概率最大,其余房企还在等待消息。
由于房价持续高烧不退,对房地产业的指责和愤怒,体现在公众情绪上,体现在媒体报道中,也体现在资本市场再融资的政策环境中。冷静下来想一想,以往多数调控措施都是针对需求的,现在人们逐渐明白,限制需求应该和扩大供给同步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迅速扩大供给也许是调控房价的更重要因素。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么资本市场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需求应该进一步满足,而不是继续压制。
能同甘苦不能共富贵 股东内讧显治理混乱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以来,至少有26家A股或香港中资上市公司卷入重大股东内讧事件,并对相关公司发展、经营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1月6日,主营缓速器的特尔佳创始人及第二大股东凌兆蔚公开指责公司开年第一个交易日公布的4 .81亿元定增募资方案,是上市公司不负责任的“恶意圈钱”行为,并透露自己与现特尔佳董事长张慧民已没有任何联系。此外,在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创始人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以及管理层之间、普通大股东之间的纷争也屡见不鲜,典型案例在国美电器 、雷士照明、上海家化、真功夫等公司曾有过突出体现。
有人说,中国人多数只能同甘苦,不能共富贵,这句话虽然刻薄,但在许多领域都是事实。近年来,股东内讧现象频频出现,成为影响上市公司尤其是民企上市公司发展的一大障碍。解决股东内讧问题,归根到底还需要先解决人的问题,即公司核心管理人员、大股东的关系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将公司治理、法律责任、创新等坚持下去。在中国,人情大于王法,人脉超越制度,创业初期,也许有其合理性,具有效率高、决策快的优点,但是企业一旦有了规模,仅凭人际关系的维系就不行了。制度不能形同虚设,治理结构不能排在“领导”之下,这是企业发展必须坚持的底线。对利益的分配和股权的安排,一定要丑话说在前面,麻烦想在前面。
“1”字头股增至17只 垃圾不臭只因“壳”有价
A股的持续低迷,让低价股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据统计,1月14日,沪深A股收盘价在2元以下的个股达到17只。目前菜场的青菜价格一般2元/斤,这些低价股比青菜还便宜。不过,与以往齐涨齐跌的行情不同,目前50元以上的高价股仍有26只,结构性行情愈演愈烈。
股市在分化,股价在分化,高价股和低价股并存,这才是市场。由此想到了香港股市的“仙股”,即股价不足一港元,由于香港话把港币中的分称为仙,仙股其实就是“垃圾中的战斗机”,属于最垃圾的那类。这么看来,我们的“1”字头股,也许还没有跌到位,由于没有有效的退出机制,多数垃圾股还在强挺着等待卖“壳”,如果“壳”一钱不值了,仙股大概也就降临了,退市也就不再是新闻。
险资持续看好白菜价银行股
新年伊始,记者调查京沪险资后获悉,尽管银行股也随市场回落,但保险资金依然热情不减,越跌越买。
险资对银行股的热情不是一时兴趣。去年12月11日,招商银行136亿元天价大宗交易大单的神秘买家终于揭开面纱,安邦财险通过安邦财产保险传统产品账户日前累计增持11.33亿股A股,增持后安邦财险持有12.61亿股招行A股股份,首次达到并超过公司总股本的5%。
与安邦保险同时看上招商银行的还有生命人寿。两家在资本市场频繁弄出声响的保险公司,同时跻身招商银行去年第三季度前十大股东。
尽管目前略有浮亏,但据了解,安邦保险和生命人寿并不在于眼前的得失,耐心持有是其不二选择。
记者粗略统计了下,截至去年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中,只有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中信银行三家中小银行前十大股东中无险资身影。其余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民生、华夏、浦发、平安、兴业等商业银行都有险资占据第三季度前十大股东席位。
“保险资金投资银行股可以称为偏好,今后相关的并购故事会屡见不鲜”,相关市场人士预期。2012年,花旗把市值42.16亿元的浦发银行股份转让给太平洋保险及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每股成交均价12.07元。
保险资金为何不避市场涨跌一直“阔绰”出手买入银行呢?
首先,保险公司一直将银行股视作投资回报与投资安全兼具的品种。
其次,高现金分红受到保险公司一致认可。保险资金“死扛”银行股,主要因为看中银行股的现金分红能力。按市场人士的说法,保险资金偏爱“能同时满足分红稳定、信用评估稳定、盈利增长稳定、有一定流动性等四个条件的股票”,银行股就属于这一类。银行股的现金分红稳定,与保险公司的负债属性较为匹配,也与保险资金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特性相适应。
如太保2012年3月19日买入5.06亿股浦发银行的价格为每股8.33元,此后经过每10股分红3.0元及每10股分红5.5元两次分红,股市大跌的2014年1月6日,最新股价仍为9.19元。太保的这笔大宗交易迄今累计浮盈近30%,而同期上证指数下跌态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