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限制“三公消费”等背景下,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仿佛在一夜之间跌下神坛,价格几近腰斩。更有业内人士说出,一斤茅台酒的成本不过40元。
看到这条新闻,读者可能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常喝茅台酒的会大呼上当,另一种则是认为茅台酒价格太高的终于找到攻击点,对“定价虚高”大加指责。不过,我却很怀疑这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科学性。
新闻中说,计算方式是扣除推广费、管理费、税收、工资等等之后,“实际成本只有几十块钱”。此外,“酿造一斤白酒的粮食成本只有十几块钱,人工费用是三四块钱,把储藏成本和酒瓶全部计算在内,一斤茅台酒的成本不会超过40块钱。”这两种算法都将“成本”的概念偷换成了“原材料”,得出一个吸引眼球的数字不奇怪。产品成本和原材料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以白酒企业而言,费用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参照央视标王曾连续几年花落白酒企业,可想而知这方面的支出甚至可能占到了成本相当大的比重,轻飘飘一句“扣除”就抹掉了,实在有失公允。
哪怕算上支出等全部支出,计算出来的成本也并不能成为指摘其定价的理由。茅台等高端白酒品牌,事实上已经跨入“奢侈品”行列,甚至还曾入选过胡润“奢侈品榜”,与路易威登这样的品牌平起平坐。奢侈品的定价很大程度上是隐性价值,比如品牌价值、身份象征等。经济学上有个“凡勃伦现象”,即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奢侈品定价的逻辑就在于此。此前五粮液曾宣布每瓶提价50元,理由是“为满足消费者的身份需求”,无疑是高端白酒定价适用“凡勃伦现象”最好实例。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指责茅台定价虚高都是个伪命题。白酒行业是一个非垄断市场,只要不违背国家法律,定价主导权在企业。而这个伪命题背后的真问题却是与其指责茅台为什么定价这么高,不如想想定价这么高,为什么有人买?到底是哪些人在买?
这已不用过多解释,三公消费一收紧茅台等高端白酒价格立即跳水,这一现象充分说明了高端白酒与公务消费的紧密联系。定价动辄上千元的高端白酒,若是有土豪自掏腰包自己喝,这是“拉动内需”,应该欢迎。但若是成为“公务用酒”,用公帑埋单,这就很有问题。
因灰色消费兴起的产业又何止高端白酒,此前在中央禁令之下,贺卡、台历企业也损失惨重。这些事实说明,与白酒行业一样,公务消费是这些产业的大金主。日子越来越难,对他们其实是危也是机。公务消费对于性价比、质量、售后等往往不太重视,而多掺杂人情关系甚至腐败,只有在民间消费市场上接受考验,才能锻炼出企业真正的竞争力。官场一感冒,企业就咳嗽,这样的产业是畸形的产业。如今,茅台摆脱“官酒”身份走下神坛一点都不难堪。希望还有更多“因公兴起”的畸形产业,也能早日回归常态。(张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