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新闻列表 返回目录中青报系
何方洋:食品安全“技术帝”
本报记者 惠滢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2月24日 12 版)
“起初客户对我们的产品非常怀疑,要求我们进行现场演示验证,第一次结果出来后非常好,客户却认为我们是碰运气。”这是何方洋创业初期最难忘的一单生意,不过客户的不信任并没有打击他的激情,“我们连续做了第二次、第三次实验,得到的结果都非常好,这才消除客户的质疑,同时我们也大大增强了信心。”
有媒体给了何方洋一个头衔——“食品安全的守护者”,要想吃得放心,少不了他的功劳。但食品安全免疫快速检测产品最初起源于国外,并且我国食品企业及政府监管部门长期依赖于国外产品,因此我国自主研发产品面市时并没有得到客户的认可和信任,这也就使创业初期的何方洋遇到颇多困难。
何方洋既是企业家,又是科学家。这位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在国内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小分子化学污染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平台,建立100多种残留小分子物质的抗原抗体库。他还主持完成食品中抗生素类、违禁添加剂、毒素等危害物质残留检测试剂开发130余项,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及市场推广应用。
2008年,何方洋创立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食品安全化学物质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在食品快检仪器、免疫分析试剂开发等方面具有深入研究。其主要客户群体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畜禽企业、乳品企业、水产企业、蜂蜜企业等)、政府职能监管部门、科研院所等。
何方洋出生在贵州遵义山区,在上世纪70年代,“小学上半天,早晚我们这些小孩都得上山砍柴放牛打猪草,老师也得下地干活,老乡们普遍认为做劳动是正业,读书是副业,能认得写得名字就很行了”。
怀着孜孜不倦的求知态度,让何方洋最终走出大山。
求学过后,开始创业时,资金和试验平台是制约发展的两大瓶颈。“那时既借不到钱,更没听说天使投资了,想到了去包课题,虽然挣不到钱,但可把实验室维持起来。典型的场景是到了某大学,把自行车藏起来,把身上土拍干净就去跟主任谈项目。”
“我们的第一单生意,挣了7500元。虽然很少,买不了实验设备,但可以买试剂。”初尝成功果实的何方洋兴奋了很久。
最初的创业团队绝大多数都来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主要有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等院校生物、药学等专业的学生,当初创业团队至今还在公司的占70%,其中中高层管理组几乎都留任至今。
何方洋感叹,创业初期团队小,并且事业是每个人的一切,团队凝聚力强,同食同寝,用运动来消除疲劳,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所有时间。“随着公司慢慢成长,市场竞争越来越激励,我们也越老越意识到不断学习,充实团队,让团队变成学习型的团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原动力,这是创业成功后一直坚持而且以后还将继续进行的。”
现在勤邦公司在北京昌平区建起了8000平米的研发生产大楼,拥有SPF实验动物房800平方米和 10万级净化生产车间。在这个研发生产大楼里,何方洋团队获得的奖状挂满了一面墙。他认为,“在人才的培养上是偷懒不得的,光靠空降吃现食是要吃亏付出代价的。”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研发及技术人员占50%以上,团队年龄在26~35岁之间。
他对自己和员工的要求是:“把健康奉献给人民,把产业奉献给国家,把成长奉献给自己。”在他们一直努力的食品安全问题上,何方洋不仅是“技术帝”,也是“思考帝”。他认为,对监管部门来说,要做规则的研究和制定者,要做底线监督者和威慑者,要做食品安全资源调配和分配者。对于现阶段来说,足够的物力人力软件硬件手段建设是当务之急,“我们要有一个意识,今天在食品安全上投入,明天就少在医疗费用上投入,其效力至少是7:1。”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三方努力,同时也是最有效和最现实的。监管者做底线管理和食品安全资源的分配,消费者要在知识、意识和经济分配上投入,生产者要在道德、商业模式上投入。”这是何方洋一直在强调的“三管齐下”。
目前勤邦已在贵州省成立了生产基地型分公司,进行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后期勤邦将在全国10余个科技园区及海外开展新产品合作及整合,并建立分公司。
勤邦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领导者何方洋的努力也获得了肯定。他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市优秀培养资助人才奖等荣誉。但从2012年的下半年开始,何方洋“低调”起来,网络和媒体上都很少看到他的新闻。因为他在美国硅谷开始筹建食品安全的国际研发中心,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美国。
对于何方洋来说,现在最大的阻力在于食品安全快检产品是新兴技术产品,国家标准及认证认可体系尚未健全。“行业门槛较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检测客户单位对国产试剂产量的信心,不利于企业创新及发展。”
上一篇
“起初客户对我们的产品非常怀疑,要求我们进行现场演示验证,第一次结果出来后非常好,客户却认为我们是碰运气。”这是何方洋创业初期最难忘的一单生意,不过客户的不信任并没有打击他的激情,“我们连续做了第二次、第三次实验,得到的结果都非常好,这才消除客户的质疑,同时我们也大大增强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