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报讯(通讯员周燕李灿记者朱麟华)春节临近,不少企业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阻,出现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大量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涌入法院,这给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从2013年11月下旬开始,奉化市人民法院开展了一场“暖冬行动”,对于拖欠工资款等涉民生案件进行专项执行,根据个案情况重拳出击,多举措灵活处置财产,力促及时、最大化的兑现工人工资。 让被执行人也参与进来 2013年11月,奉化数杰木业厂的老板因自身欠债,使得经营的工厂资金链断裂,导致20多名员工共8万元的工资款都难以支付。看着自己的老板已经发不出工资,20多名员工集体将老板告上了法院。 案子进入执行阶段后,执行法官发现唯一可供执行的财产就是在厂房里被查封的上千张木板,从里到外堆满了一整个仓库。由于这些木材有一部分已经做成了半成品,剩下的不少还是原材料,很难进行评估拍卖。如果要走评估拍卖的流程,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过年前,工人肯定拿不到工资。奉化法院执行局法官了解到,该厂的客户多由老板自己联系,而且厂里的客户其实一直比较稳定。为了保证这20多名员工工资第一时间得到兑现,执行法官找到了被执行人,希望由被执行人自己来变卖该批木材,以此偿还工资欠款。 被执行人在两星期内就找到了客户,几百张的木材就卖出了20多万元。客户来装运木材的当天,执行法官就在现场发放了员工们的8万元工资。 寻求其他同类企业帮忙 一旦发生老板欠薪跑路事件,最头疼的是当地政府,因为涉及人数众多,处理不当就容易变成群体性事件。 2013年12月初,奉化的一家经营笋制品的食品厂发生老板跑路事件,近40名员工集体来到当地街道,要求解决28万元的工资款。为稳定员工情绪,街道当时就承诺在当月底之前一定帮他们解决工资问题。奉化法院执行局法官第一时间赶赴街道一起召开了协调会。由于工厂内留存不少笋制罐头,而该街道辖区内有许多食品企业都是做制笋生意的,街道听从了执行法官的建议找来了同行对该批罐装笋以市场价进行价值评估。由法院指导、委托,当地街道组织变卖,评估为45万元的货值最终被拍卖到了54万元。当地街道在12月底给40多名员工如期发放了工资款。 与公安部门协调配合执法 2014年1月,奉化一家工厂发生了欠薪案,由于该厂法定代表人与实际经营者并不是同一人,案发后,法定代表人张某出逃,而作为实际经营人的李某则千方百计地推脱,对于工厂内30多万元的薪资没有人愿意承担。 对此,奉化法院执行局与公安部门一起,协调配合执法。对该案的两责任人通过银行、房产、土地、车辆等网上“点对点”协助执行查控机制,做了一次大普查。在查控中发现了张某在异地取钱的信息。查到信息的当天,法院就联合公安把张某请到了派出所做笔录,跟他说明恶意欠薪导致的法律后果,同时也电话告知李某这一实际进展。而李某一听,法院已经控制了张某后,显得十分着急,毕竟张某是法定代表人,一旦张某或者公司上了黑名单,厂里以后的贷款就困难了。7天后,李某将部分应收货款收集支付了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