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专家详解2013食品安全热点(下)
字号:时间:2014-01-15 10:00:00 来源:消费日报作者:赵 曦
地沟油变身食品原料
全程监管引起高度重视
背景
2013年10月9日,涉案金额6000万元、涉及117家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及个人粮油店的特大地沟油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该案是“两高”关于食品安全的司法解释出台后,开庭审理的第一起“地沟油”大案。经审理查明,江苏康润食品配料公司在知情的情况下,采用以废弃油料及各类肉制品加工废弃物等非食品原料生产的原料油生产加工为食用油,销售给四川省、重庆市、北京市等地117个食用油、食品加工企业。康润公司是一家有着合法经营资质的正规食品企业,利用合法的身份,从事非法生产,并殃及多家食品企业,令人震惊。
解惑
全国粮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江南大学教授王兴国认为,“原料的安全与监测正成为关系到食品企业产品质量的最重要环节,食品安全正呈现发散性和边缘性的特征,一个不负责任的原料供应商可以殃及上百家食品企业。”
在王兴国看来,“相关部门应努力构建废弃食用油处置管理的长效机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废弃油的处理问题,大力提升废弃油的处理能力,实现密闭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此外,他还强调,“从监管层面来说,应改变只关注食用油安全检验标准的堵漏式监管方式,使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控制体系从食品的源头抓起,延伸至整个食品供应链,实现食品链全程质量控制。”
结论
全国粮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江南大学教授王兴国认为,“全程监管是食品安全的保障,法律是舌尖安全的最后底线。”
建议
全国粮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江南大学教授王兴国建议,“建立起原料生产、成品加工、商业批发零售等环节安全生产追溯系统,实现食用油‘从农田到餐桌’全程信息的透明化。”
方便面被曝含重金属
含量低于国家相关限量标准
背景
2013年11月13日台湾媒体报道称,台湾地区市售的包括多个品牌泡面的油包都含铜、铅、砷、汞等重金属。专家称,这些方便面酱包中检出的重金属含量都远低于大陆相关限量标准,不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加工食品监督检验中心(广州)随后开展监督检验,对67个方便面样品中的129个调料包(酱包、油包、菜包等)进行检验,检验项目为铅、砷等指标。经检验,129个方便面调料包中的铅、总砷、无机砷指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相关规定。
解惑
总部位于日本大阪的世界方便面协会去年发布数据显示,此前一年,“中国大约‘吃掉’方便面440亿块,由此,中国成为方便面第一消费大国。”
对于这样一个庞大市场来说,“方便面被曝含重金属”的报道,引发了众多消费者的担忧。这些产品中真的存在金属成分吗?金属含量有多大?会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面对消费者的一系列疑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二部副主任刘兆平首先为大家普及了一下食品中金属元素的相关知识。他指出,“金属元素是地壳的组成成分,天然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水、土壤、大气)中,各种动物、植物,包括我们人体内都存在铅、砷、铜等金属元素。因此在食品中检测出微量金属成分属于正常现象,并不能说明该食品就存在安全问题。”
既然食品中存在金属元素是正常现象,那么,对此国家是否有着明确的限量标准?刘兆平介绍称,“对于食品中的重金属限量,国家有明确的规定:《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中规定,总砷和铅在酱包(调味品)中的限量分别为0.5ppm和1.0ppm。”
★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新闻纠错:010-67617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