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动态 >
张广瑞:"狗不理"要向"山姆大叔"学什么
时间:2014-01-15 17:22  浏览次数:

  在大举抢滩美国市场之前,“狗不理”不妨先拜访一下“麦当劳先生”或“肯德基上校”在中国的传人,弄明白他们是如何在中国大地蓬勃发展的,他们的品牌是如何让中国人所接受、所痴迷的

  据报道,拥有155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天津“狗不理”日前宣布,将“走出去”并购美国一家知名连锁咖啡企业,借助收购企业在40多个国家的数百家连锁店,一举打入国际餐饮市场,收购事宜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这也将成为我国餐饮企业跨国并购的最大一单。中国餐饮老字号到美国开店并购美国餐饮连锁企业,这不免让人想起20多年前美国快餐巨头麦当劳进军中国市场。

  20多年前,麦当劳悄悄进入了中国大陆,虽说这个快餐店世界著名,然而当时亿万中国人却并不清楚这个黄色大M标志下的洋餐馆到底卖的是什么玩意儿,更不知道美国的“汉堡包”与德国的汉堡市之间有什么渊源。据说,这个洋快餐的世界大佬为进入中国竟然做了数年的精心调查,对中国人的消费特点和华夏大地上的土豆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才毅然决定正式进军中国,从中国的边陲深圳进入一下子跳到了首都,在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王府井大街南口建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麦当劳快餐店。此举成为当时世界很多媒体的头条,说这好似“在美国白宫门前开了一家中餐馆”。

  中餐馆在美国各个城市都有,但在白宫门前的确没有。然而,这个麦当劳的确在离天安门和中南海不远的地方开业了,而且门庭若市,冠盖如云。随后,美国的快餐品牌,如肯德基、必胜客等大量快速涌入中国,还携带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饮料品牌。到现在,这些快餐联号的店铺数量已经超过本土,数量超过3000家。尽管不少食品专家悉数这些“垃圾食品”的宗宗罪,然而,它们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尽管不能说中国人与之难以割舍,但总算是家喻户晓了。

  自这些快餐店进入中国大地之始,有不少中国的老字号,包括带“中华”字头的百年老店,曾发誓要与这些洋餐“决斗”,发誓要把这些另类餐馆挤出中国。对此,虽然并没有听到这些洋餐馆们的迎战号角,但后来这些高声叫阵者自己失声了,以至于在2003年全国大战“非典”的艰难岁月,很多挺红火的中餐馆都闭门谢客,而这些洋餐馆却依然从容坚守。

  麦当劳和肯德基都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品牌,作为世界级的国际快餐店,每个菜谱都是总部选定的,也就是说,从原料、辅料到烹制,从厨具、餐具、餐厅设计到服务程序都必须严格按照总部设计的规范行事。但是,现在人们会发现,这些洋餐馆中除了汉堡、薯条、炸鸡和咖啡等原有的食品之外,又增加了皮蛋粥、油条以及红茶和豆浆等中国传统的餐食。除了黄色的大M和带领结的上校标识不变之外,有的店铺里开始出现中国的剪纸图案,过年时也会挂出恭喜发财的条幅……

  再看一看美国,无论是那个城市都会有中餐馆,有人戏言,在今天这个世界里,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中餐馆。本人没有去过被称作天涯海角的南极、北极,但是几十年来在海外跑过的地方,几乎都会很容易找到中餐馆的标牌,这些餐馆或大红灯笼高悬,或弥勒佛微笑迎客,菜谱里总少不了杂烩菜、炒面、炒饭,但仅供应单一品种餐食的餐饮,例如“包子铺”、“炸酱面”等店很难见到。在外国人心目中,中餐就是中餐,好吃不贵。然而,等他们真来到中国后就晕了,大街上,找不到他们脑海中的中餐馆的招牌;吃起来,也找不到原来已经习惯的“中餐”味道,往往餐桌上只有双筷子,刀叉勺不见了。这些人吃着正宗麻辣川菜找不到感觉,面对“皇家大餐”的菜谱更是让人摸不到头脑,不知道“佛跳墙”或“夫妻肺片”意味着什么,很难找到“杂烩菜”了。于是,到处找“煎饼果子”和“韭菜盒子”……

  至于“狗不理”,中国人不陌生,尽管这个名字听起来不怎么文雅,或者说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也有着多个版本,但无论这个店铺的名字出现在哪里,人们都知道它是源于天津,是地道的天津风味。至于这个口味,广告上有着多种深情的描述,然而在中国人心目中,说了半天,其实就是“好吃”,因为祖祖辈辈都这么说,先人们为之做好了铺垫,而且,这么说的基本上是大街上来去匆匆的百姓,这个名字本身调侃味就证明了这一点。人们之所以还保留着“好吃”的印象,是因为它给老百姓留下了这份信任,而不是食品营养学家做出的数据分析和劝告。

  现在,“狗不理”海外开店,要面对那些世代吃惯了奶酪和黄油的人了。这可和美国人到中国来品尝“狗不理”有天壤之别。外国人千里迢迢到中国,其实他们头脑中没有“好吃”的传承,也并不在乎这位包子王的家世,甚至这个怪名字和当年中国人听说“麦当劳”、“肯德基”一样迷茫。作为旅游者,他们所追求的是个新鲜感受,是个异乡的体验,是个中国的记忆,说得高雅一点,吃的是文化。旅游一趟,吃上一次,这些预期均可实现。然而,落户海外那就不一样了,它一定要取悦于当地人,让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去享用,那绝非一日之功,因为这个外来的“名气”需要重新打造、认可,这不仅需要时间,需要自己卖力气地吆喝(广告)和别人主动的吹捧(口碑),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做包子的”和“吃包子的”人相互磨合和彼此妥协,这倒颇有点像从恋爱到结婚的过程,“非诚勿扰”恐怕难以如愿。最近,有媒体在报道这则消息的时候,文章的题图是一盘包子中间摆放着一杯冒着热气、“味道好极了”的咖啡,实在是妙不可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总是在谈论走出国门,在努力与国际接轨,餐饮业也是如此。其实,人们在实现这些夙愿的时候,在很多做法上折射的是明显的不自信。以为只有走出了国门,才算真正成功了,只有按照着国外的模式办事才算与国际接轨。于是,把“走出去”作为目的。有的企业是走出去了,自己炒了自己一把,后来又默默地撤了出来。也有的出去之后改名换姓,“娘家的名姓”销声匿迹了。个中原因也许远不能用“水土不服”来解释,关键在于去之前并没有真正弄清楚“婆家”的“水土”怎么样,只是想走出去。就市场而言,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消费者没怎么见过世面,总觉得只要是洋东西就是“好”,哪怕只要是有个洋名字,甚至是“出口转内销”也行。这种现象当时是可以理解的。

  据报道,中国一些(不是一个)食品企业下决心到韩国开厂子,为了取悦于世界和中国老家的消费者,将自己的产品打上韩国制造标签,并相信这肯定会奏效的。

  然而,美国的市场则不然,他们要比中国的消费者识多见广,也理智得多,要赢得他们的胃,让他们接纳和认可,并非易事。尤其是在他们长期生活的环境中,中餐馆,无论是叫“皇宫”还是叫“富豪”,总是离不了“杂烩菜”,包子只不过是“蒸过的、装着馅的、圆形小面包”而已。至于它与名字中“狗”的含义,恐怕不说为好,因为说了恐怕反而会生误解。




上一篇:沥青拉升收涨 商品暂反弹(1.15)   下一篇:渔家女领村民闯出创富路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