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2014年的大幕开启,国酒茅台(600519,股吧)向国人交出了一份值得赞许的成绩单:
刚过去的2013年,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茅台集团积极调整转型,在同业中遥遥领跑,取得稳中向好成绩—全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402亿元,同比增长14.01%,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2.85%;主导产品的销售量、利税总额、利润、税金、人均创利税、人均上交税金、股票总市值、品牌价值等高居中国白酒行业榜首。
与此同时,在茅台集团的核心词语中,“大企业承担大责任,大品牌有大担当”的出现频率越发密集。茅台集团董事长、贵州茅台(600519,股吧)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说,身为中国知名白酒品牌的领军者,茅台一直在呼吁和践行这样的共识:我们既要善于积累财富,更要善于分享财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据媒体观察,长期以来,茅台发展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倾力支持各种公益事业,成为全国最有爱心和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之一。
履行生态责任考量企业良知
茅台把勇担生态责任作为企业的基本良知,自觉走在积极履行生态责任的最前列。
早在本世纪初始,茅台集团就提出了“绿色茅台”理念,并实现了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此外,在历次技改扩能中,茅台集团坚持环保先行。其中,力度最大的当属建设循环经济园区。
来自茅台的消息显示,随着茅台集团老厂区技改和技改扩能项目的实施,到2015年,茅台酒产量将达到4.5万吨以上,系列白酒产量将达到6万吨以上。同时,酒糟的生产量也将大为增加。
几年前,为了解决酒糟随着白酒产量的增长而增加的难题,茅台集团耗资近10亿元,启动了一项循环经济园区工程。到了2012年,茅台集团在采取资源化处理方式,将园区酒糟转化为蛋白饲料的基础上,又投资60多亿元,启动建设茅台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区。
作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建设重点项目,茅台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对中国白酒行业固废利用、产业链的延伸、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具有较大示范带动作用。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的主要功能,就是将企业生产扩能后产生的几十万吨酒糟,进行循环再利用,以保护茅台酒产区的独特环境,把酿造茅台酒产生的酒糟,转化成有机肥。酒糟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茅台集团从未忽略过对茅台酒水源的保护。”贵州的一位老环保专家说,在赤水河上游100公里内,迄今没有一家化工厂,也没有因企业建设影响赤水河水质。
据了解,茅台是中国唯一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于一身的白酒品牌。从田间地头生长的糯高粱开始,国酒茅台精心打造了一条“绿色供应链”。从原料的绿色获取、供应商的绿色供应、产品的绿色加工到废弃物的绿色回归,整个绿色供应链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在保证国酒茅台绿色、有机、健康品质的同时,实现了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茅台集团的决策者说:企业是否自觉履行生态责任,是彰显社会责任和良知的重要考量。
茅台集团的员工说:一部茅台发展史,就是这里的人们与山水自然和谐相融的历史。茅台人浸润在骨髓里的生态观源自对千年积淀的绿色茅台的继承与光大。
从“经济人”到“生态人”升华
“在集团的企业文化理念中,"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是全体员工烂熟于心的,就是品质、品牌、工艺、环境、文化。”茅台集团一位姓姜的车间负责人说。
把“环境”列入核心竞争力当中,在中国并不多见。茅台制作生态环境规划,保护赤水河的生态环境,对茅台酒厂区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建立有机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等,都在充分印证国酒茅台充分履行企业对生态保护的承诺与责任。
“从更大的背景来观察这种"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意义就更加重要。”一位环保专家认为,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而代价却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企业的角色尤其重要。企业变“经济人”为“生态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在国酒茅台,可以听到这样的声音:企业承担的生态责任,并不是企业的额外负担,而是企业尤其是食品企业保证产品品质、彰显和提升自身软实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被赋予新的时代历史使命。
有专家说,茅台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理念相结合,将生态文明理念植根和体现在企业文化中,才使得履行生态责任成为全体员工的行为自觉。
多年来,茅台把对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当做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任务,从未有过丝毫动摇和懈怠。
长期以来,茅台集团在打造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推行清洁文明生产等领域,一年比一年投入更多资金和力量,并不断在更广泛的空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茅台酒的生产,对赤水河流域和茅台镇的自然环境有着特殊的依赖。百多年来,无论是昔日在作坊中苦心琢磨的酿酒匠人,还是今天分布于全球营销链条上、为茅台服务的现代团队,历代茅台人对生态环境的敬畏都令人感佩,“塑生态文明意识,酿中华民族精品”已成全体茅台人的内心共识,并早已超越时代的分隔。
国酒茅台履行生态责任的另一个宏愿,是实现“美丽茅台”。
茅台集团努力改善茅台镇居民生活环境,制定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投入巨资开始与当地政府共同打造镇在山中,山在镇中,水环绕着镇,镇环绕着水的干净、整洁、美丽、宜居的全新幸福小镇。
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美丽的茅台镇将展现在世人眼前。
观照作为民族工业一面旗帜的贵州茅台,无论从她的昨天与今天,都能清晰地看到,这家企业为建设生态文明,履行生态责任的作为已具有普遍的范式意义。
不断丰富“大担当”的企业责任观
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地方国营茅台酒厂成立至今,茅台的企业社会责任观随着时代变迁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升华。
早些年,茅台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产品层面,立志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诚实、守信、厚道。
而近十多年来,随着与市场的距离不断拉近,国酒茅台开始意识到作为一个大品牌应该有更大的社会担当,不仅要注重生产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还要善于分享财富,投身公益事业。
“这不仅是时代赋予中国企业的使命,也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不断进步的必然。”在《茅台集团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作出了这样的解读。
1998年至2013年,茅台集团累计为国家上交税金640亿元,并在过去15年中,解决就业20000多人。随着发展的步伐,今天的茅台又提出更高目标:提升“五项能力”战略(国际化推进能力、集团化管控能力、品牌化建设能力、市场化深耕能力、资本化运作能力),建设“六大平台”(核心原产地白酒酿造平台、国际化推广枢纽平台、资源整合集约化平台、世界蒸馏酒技术研发平台、工业旅游DIY一体化服务平台、全球投融资产业孵化平台),建立“七大机制”(追求理想的愿景机制、严格精密的制度机制、持续不断的创新机制、自我超越的成长机制、多元组合的激励机制、自我发展的治理机制、环境生态适应机制),在转型发展的路径上踏石留印,在做大做强的举措上抓铁留痕,巩固和提升茅台酒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地位,培育产融结合的控股集团,到2017年左右,跨入千亿元级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