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集团“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后,已正式提交审议4年的新西兰新食品安全法案终于在当地时间27日通过国会最终审议。
国会议员们一致投票支持这份总计470页、起草历时10年的新食品安全法,旨在加强该国食品安全标准。
新西兰食品安全部部长奈凯.凯耶在一份声明中称,新法是基于特定类型企业相关的食品安全风险之上制定的,将实施一套新的风险管理方法。新法加强了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权力,也收紧了在造成健康恐慌情况下产品召回的政策条款。
新增召回等权力
新法将取代新西兰1981年出台的食品法案,将包含对种植和准备出售及出口食品的新法规。据新西兰当地媒体报道,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种植者们和企业纷纷表达了对新法执行高成本的担忧,原始法案经过很大的修改后才有了现在的版本。
“很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将拥有更多的灵活性,同时,和现有一刀切的规定不同,他们执行新食品安全规定的成本降低。”她说,新法将关注点从原先较关注食品企业的经营场所转变为更关注他们开展的活动,将为该国食品行业每年节省400亿美元的执行成本。
据熟悉内情的人士称,新法并不包括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直接带来的改变,但确实新增了在食品安全应对中可以使用的召回权力和其他权力。新法将赋予新西兰一个现代的、灵活的监管制度,从而令食品企业能够适应未来在技术、海外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消费者需求等的改变。
新西兰食品和杂货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凯瑟琳.瑞奇说,新西兰食品监管制度急需更新,现行法律已超过30年的时间,其中有的法规已经执行了近40年的时间,而食品生产和技术在此期间发生了很多改变。
国际声誉至上
根据新西兰统计局26日发布的报告,4月新西兰奶粉、黄油和奶酪的出口同比增长了36%,中国是4月新西兰最大的出口市场。
不过,新西兰梅西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仍然对去年8月恒天然引发的“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心有余悸。相较于美国和欧洲等其他主要竞争对手,新西兰乳制品安全质量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印象大打折扣。该调查显示,超过28%的受访中国消费者认为新西兰乳制品“不是很安全”,相较于澳大利亚的14.8%、美国的13.2%,以及欧洲的12.5%,新西兰乳制品质量受信任程度最低。
梅西大学食品安全和微生物学教授史蒂夫.弗林特称,调查证明恒天然“肉毒杆菌”乌龙事件造成的恐慌已经影响到中国消费者对新西兰乳制品的看法,传播的力量影响到了人们对食品质量的信任。
新西兰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牧产品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50%,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食品安全的国际声誉受损是该国无法承受之重。
去年,占有新西兰93%奶源的恒天然集团宣布其38吨乳清蛋白浓缩物疑被细菌污染,导致肉毒杆菌中毒,乳清蛋白浓缩物是制造婴儿配方奶粉的主要成分。随后该公司在全球召回部分乳制品。尽管此事在一个月后被证实是检测错误,属于“乌龙事件”,但仍引起了新西兰乳业的大震动,令新西兰乳制品声誉受损。
今年4月,恒天然在惠灵顿地区法院被控4项罪名。法官称,乌龙事件令新西兰作为食品安全出口国声誉受损,恒天然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