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动态 >
从打工仔到企业家,细数张红延的“恋家”之路(2)
时间:2014-07-09 14:52  浏览次数:

  2010年后公司才好转,年收入也超过了北京的馒头房。2011年,妻子邢爱兰也回到青阳镇,跟张红延一块忙活食品厂的事。

  从当时刚回家乡带来的160多万资金起家,到现在的固定资产1000多万的食品企业,六年时间,张红延转型成为一名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张红延瞄准了食品加工行业,做专做精。在这里,面粉等原料食材变成了集馒头、蛋糕、面包、麻花、月饼等于一体、多品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营业额更是达到了1400多万。

  张红延的食品厂不光生产馒头、面包这些产品,还新上了矿泉水生产线。“这个水是我们本地的一个自然资源。它的水源在山上,水质很好。搞食品的,一个是考虑面包这个淡旺季,发展多种产品来弥补中间落差。我们山区的水资源,如果不开发,在地下谁也不知道。我就想把这个好东西做成产品,转化成一种商业性质,让所有人能尝到这个水的好处。”张红延说。

  42岁,

  捐钱赠物回报家乡

  除了老大哥高血压不能干活,其余的兄弟姐妹都在张红延的食品厂打工,食品厂可以算是个家族企业。张红延找的工人也都是同村的村民,他们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

  “你在外边干上多少多少年,挣多少钱也好,始终都得回来。恋家里是一方面,有种落叶归根的感觉。反正我觉得在外面挣了钱得回家发展,家里父老乡亲多,回来就是带动着父老乡亲干点踏实买卖。这也是一种奉献,现在厂里工人有四五十个,可以解决一些劳动力问题。”张红延说。

  食品厂机手工工资3000多元,普通工人工资2000多元,平均下来每人能拿到3000元左右,每月光开工资就得10多万元。

  “自己富了也不能忘了父老乡亲。”这是张红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眼中,钱不是一个人赚来的,是村民共同奋斗的财富,所以张红延也很热衷于村子基础设施的投资。乡亲们想有个玩的地方,张红延出资在村里修了个文化健身广场;村里路被来往的大车压坏了,张红延捐了10万元进行修整;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张红延都会叫上家人,拿着自产的食品、生活用品问候孤寡老人。

  谈起以后的发展,张红延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如今食品行业竞争也很激烈。小作坊太多,行业不规范,对正规厂家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不管做什么都得做好,半途而废就是失败了。坚持下去,发展一批稳定的客户。”

  利用客户资源做代理,张红延已经跟济南大润发超市发展了合作关系,自产的月饼成功打入大超市。“打开大超市的门是第一步,以后有订单,能源源不断生产就行了。”张红延说,“最早的时候哪敢想这么多,觉得能吃口饭养活自己就很不错。现在全村都指望着我这个厂子,等真发展起来,全村的人我也养活得起。”




上一篇:丙烯酰胺突袭洋快餐   下一篇:大足:“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村村全覆盖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