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文章谢绝转载,否则法律后果自负!
法制晚报讯 在京城生活过的人,只要提到“糕点”二字,都会不禁想起名店“北京稻香村”,牛舌饼、拿破仑、红白沙琪玛、枣花饼、抹茶酥……
北京稻香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位于前门外观音寺,南店北开,前店后厂,很有特色,当时称为“稻香村南货店”,是京城生产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经历了历史的种种磨砺,如今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民族品牌。
金字招牌 绵延百年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春天,握有稻香村食品制作绝技和经营谋略的金陵人郭玉生,带着他的几个伙计来到京都,在前门大栅栏西街一个叫观音寺的地方选了几间门脸。铺面坐东朝西,二层小楼,经过一番修缮和准备,择吉日挂牌开张,打出了“稻香村南货店”的字号,从此落户京城。
由于南味食品的做工精致考究、口感新鲜,给吃惯了北方“大饽饽”的顾客提供了如枣麻饼、眉宫饼、黑麻椒盐等口味新鲜的细点,让京城百姓饱了口福。这南味店别看铺面不大,但没多久就“火”了起来,食客络绎不绝,上至名人百官,下到平头百姓,无不光顾稻香村,冰心、鲁迅都是稻香村的常客。
诚信为本是“中国梦”实现的必然路径,也是北京稻香村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北京稻香村的食品之所以受到百姓的喜爱,源于郭玉生诚信为本的经营之道。
一年春节,去江西采购黑芝麻的车因为大雪封山被堵在了半路,眼瞅着热销的黑麻椒盐几近售罄,有伙计对郭掌柜说:“就使本地芝麻吧,也尝不出差多少。”郭玉生沉下脸说:“我们做的是字号活儿,欺人不得,儿戏不得。原料差一点都不行,宁可不卖也绝不凑合。”说罢,挂上“今日无黑麻椒盐”的告示。
一百多年来,北京稻香村历经六代掌门人的薪火相传,始终坚守江南故里的精湛工艺和儒雅商德,并不断融入京都文化的丰厚底蕴和雄浑气魄,在弘扬食品文化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如今,北京稻香村已拥有百家连锁店、超一流的物流配送中心、600多个销售网点,并率先开创了社区连锁店,建成了全国传统食品行业内最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年销售额超过50亿,并向着百亿企业的目标迈进。
质量为纲 继往开来
质量是生命。北京稻香村在继承“前店后厂、自产自销”传统经营模式精髓的基础上探索出“一体两翼、工商互动”的事业发展模式——以稻香村企业为主体,一手抓食品加工业,一手抓商业销售,二者互动,打造品牌。
现代化食品加工厂的建成为中国传统食品企业的生产开辟了道路。这一战略举措也使北京稻香村这个百年老字号走上了更加规模化的经营之路。
早在2002年,北京稻香村就通过了质量、环境、食品安全三体系认证;2006年更是作为示范企业,在全国传统糕点行业中率先通过了最新标准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
2008年,北京稻香村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食品供应商,在产品质量管控方面达到国际水平。2010年2月,北京稻香村检测中心在全国烘焙行业中率先通过国家实验室CNAS 认可,实施了从原辅料采购到产品出厂的全程质量监测。
传承文化 恢复传统
企业梦和“中国梦”紧紧相连。企业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的方式中,就有一种途径是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
现在的北京稻香村虽然在不断创新,但是仍旧主动扛起传播传统食品文化的大旗,率先恢复“京八件”、“状元饼”、“巧果”、“重阳花糕”、“五毒饼”等众多曾经消失的传统食品,在挽救濒临消失的传统食品文化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另一方面,北京稻香村把传统食品文化融会贯通到生产、销售的重要环节。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注重“四时”、“阴阳调和”、“五味”搭配。北京稻香村以节气为重要节点,结合我国传统节气饮食特征,推出养生与文化并重的二十四节气产品,“立春咬春卷”、“立夏陈皮饼”、“立秋肘子”、“霜降兔肉”等与二十四节气对应的吃食,人们已耳熟能详,俨然成了人们繁忙工作之余的饮食与文化的双重消遣。
经过服务奥运历练的北京稻香村,将继续以中国传统食品文化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国传统食品第一品牌”,逐步拓展全国市场,并致力于将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食品推向世界,展示中华魅力。
★ 1895年,郭玉生南稻北耕,在前门外观音寺开设“稻香村南货店”。
★ 1984年,成立“北京稻香村南味食品店”。
★ 1993年,被原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
★ 1994年,成立了“北京稻香村食品集团”。
★ 2000年,公司食品厂通过了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2002年,公司食品厂通过了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HACCP(食品安全)三体系综合认证。
★ 2005年,改制后成立“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 2006年,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
★ 2006年,在全国传统糕点行业率先通过了国际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最新标准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 2006年,全国第一家使用月饼营养标签;全国第一家零售终端通过ISO22000体系认证;北京首家通过糕点QS认证;全国第一家实施月饼产品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