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乳品 >
洋品牌注册万元搞定 新西兰品牌奶不足1成为真新奶
时间:2014-01-03 09:44  浏览次数:

  “洋奶粉”乱象追踪 

  奶粉惊悚 

  不知何时起,我们活得很“躲”。 

  事实上,你可以躲开一头大象,却躲不开一只苍蝇;你可以躲开一次非典,却躲不过农药、激素、地沟油;你可以躲开一次禽流感,却躲不过毒姜、陈粮、皮革奶;甚至,你可以躲开一场地震,都躲不过假酒、劣水、“伪有机”…… 

  被有害食品包围,我们已经疲惫。被有毒食品浸润,我们已经木讷。信仰就是一个“钱”字,生活就是一个“躲”字,然而再躲,躲不过一个孩子,再将就,孩子的奶粉不能将就。 

  人道是“三鹿以后无华奶”,曾几何时,滴血的奶粉钱潮水一样地涌向进口奶粉,一声欢呼“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啊,中国的子孙,毕竟还有洋奶!中国的后代,毕竟还有洋奶! 

  洋奶,洋奶,继往开来?殊不料一个晴天霹雳加一个迎面巴掌,洋奶,洋奶,也非善奶! 

  仅以新西兰为例,200多个新西兰品牌奶,只有20种是真正的“新奶”,奶乎、奶乎,其无后乎?! 

  至痛,无过于“无后”——连洋奶都崩溃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同我们对“红十字”沦陷曾经的瞠目结舌,我们现在还有多少力量向“大刀向子孙们的头上砍去”的罪孽发出最后的怒吼?! 

  (主笔 胡展奋) 

  “洋奶粉”乱象追踪 

  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监管部门又没有相关职责,贴牌洋奶粉畅行无阻也就在所难免了。 

  记者|陈 冰 

  “让宝宝喝上放心奶!”这是众多妈妈的朴素心愿,也是许多奶粉厂商的郑重承诺。然而,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的5年间,面对结石宝宝的悲惨境地以及接踵而出的奶制品丑闻,国人对国内奶粉厂商的信任降至冰点,众多扛着“原装进口”招牌的真假洋奶粉乘机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一时间,中国市场上充斥着各类在欧美国家闻所未闻的“国际知名品牌”。 

  在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洋品牌中,有的使用国外奶源,在国外按照中国国标加工生产,属于名副其实的进口奶粉,但却在原产国本地没有任何销售,专供中国市场;有的使用国外奶源,在国内加工完成,依然可以称得上是进口奶源,但在广告宣传上却云山雾罩;还有那么一些甚至只是在国外注册的洋品牌,杜撰一个个百年品牌的历史故事,使用的是国内奶源,生产加工也在国内完成,属于地地道道的国产货,却在销售时大玩文字游戏,给自己标上100%进口奶源,号称原装进口,以超高定价攫取巨大的利润空间。 

  面对这些游走在法律空隙的贴牌洋奶粉,妈妈们即便拥有火眼金睛也难辨真假,往往成为花大价钱的“冤大头”。从事过贴牌奶粉销售的业内人士曝料,国外知名洋品牌不超过100家,其中仅有2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而且有些仅以品牌授权方式运作,生产和销售都全部在中国境内,但是目前中国市场上出现的洋奶粉品牌已经超过了100家,也就是说,中国市场上,超过八成的所谓原装进口洋奶粉全都是在蒙人,贴牌“洋奶粉”,怎一个乱字了得! 

  新西兰奶粉辟谣忙 

  今年4月,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出口协会在北京表示,目前中国市场销售的声称来自新西兰的婴儿配方奶粉多达200多个品牌,但是真正新西兰本土企业的品牌并不多,目前也只有6个企业的20多个品牌销往中国市场。 

  协会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国市场上有不少国内的个人或公司到新西兰当地注册品牌,这种形式中,有在新西兰当地选择奶源,委托当地企业严格加工并只销往中国的品牌;也有注册商标后,不清楚是否使用奶源地的品牌,打着新西兰奶粉品牌‘山寨版奶粉’的旗号 ,前者从质量上讲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后者就很难判断。目前中国市场上这种打擦边球标注为‘新西兰奶粉’的品牌特别多。” 

  为了与其他山寨品牌区分,协会负责人表示,“以后,只要是新西兰本土婴幼儿奶粉出口品牌,成为协会会员后,产品包装上都将会印制统一的协会LOGO”。而贸易商和个人注册的新西兰商标如果希望“洗白”自身,成为新西兰本土配方奶粉协会认证的品牌,就必须在新西兰“设立办公室,有专门的人员,企业保持正常的出口业务量和在保险公司投保,并且都要接受审计”。 

  正当人们准备为此正名活动拍手叫好的时候,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该国负责农林渔业和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在4月19日紧急发出声明,指出“从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奶粉中,并不是只有上述协会成员所生产的产品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新西兰奶粉”。“新西兰配方奶粉出口协会”并不代表新西兰政府立场,同时也不能代表新西兰国内主要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商。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在新西兰本土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份额排名,占有率在0.5%以上的生产商中无一是“新西兰配方奶粉出口协会”的成员。的确是太不主流了。 

  虽然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表示,该国注册生产商信息可在其下属的食品安全官网查询得到,但要想知道具体品牌背后的信息目前仍非易事。 

  记者就此向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求证,希望这家公司能够透露一下给国内的哪些品牌商提供用于婴幼儿奶粉生产的大包装奶粉?但记者得到的答复是:很抱歉,客户信息属于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看来,想要弄清楚洋奶粉的身世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需要懂得英语、荷兰语、德语、法语,还要熟悉商标、授权法律、进出口贸易规则以及检验检疫证明,说不定还得实地考察才能真正从雾里看花、云山雾罩的假洋品牌中找出真主。 

  对了,千万不要相信条形码防伪。因为条形码没有任何防盗用或者防伪功能,条形码国际登记查询也只是能够查明条码是哪个公司登记的,对于中国的造假者而言,仿造条码是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劳力士和iPhone都可以仿得一模一样,印刷一模一样的条形码更是不在话下,淘宝有些店铺会告知让顾客去查询条码来辨别真伪,这是个很不负责任的方式,举例而言,A公司登记并在产品印刷包装上使用了A12345的条形码,假冒者B在自己假冒的产品上也同样使用这个A12345条形码,那么,你在国际条形码检索网站输入条形码下面那串数字,查询结果自然就是真的,但实际上刚好相反,所以,使用条形码来辨别没有任何用处。 

  洋品牌注册万元搞定 

  业内专家指出,从2008年到现在,中国市场上出现过将近300家贴牌洋奶粉,运作这些贴牌奶粉的,既有国内大型奶粉企业,同时也不乏一些小企业,摇身一变成为国际著名品牌,中间的利润空间很大。这些企业抓住了消费者认定外国食品更加安全的心理,使用超高定价的策略,让人觉得越贵的奶粉就是越纯正的原装进口货。欧美本地的奶粉大多百元左右一罐,而在国内销售的洋奶粉动辄要两三百元一罐,差额巨大。 

  中国奶业专家王丁棉2011年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披露,海关数据显示,当年前10个月仅广东省就进口奶粉6.8万吨,同比增加18.8%,进口平均价格每吨为2.43万元。也就是说,在不考虑后续添加的营养成分的成本下粗略折算,每900克进口奶粉的均价只有21.8元。 

  更要命的是,在国外注册一个品牌,不仅手续简单,而且费用低廉,比如在荷兰,注册一个欧盟商标仅需要服务费不到1万元。5月14日,央视“新闻30分”节目播出了相关调查,记者选择了一款市场销售还不错的新西兰原罐原装进口的纽贝贝奶粉进行调查。 

  记者根据客服提供的线索,在北京北五环的一个居民区里找到了这个奶粉的经销商,工作人员声称整个生产加工工艺都在新西兰完成。工作人员还专门找到一个条码查询的国际网站,验明正身,而且指出这个奶粉在当地还有一定名气。央视记者在奥克兰当地最大的超市并没有找到这个奶粉的踪迹。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大大小小十几个超市,结果都没有这个品牌的任何奶粉在销售。记者再次向北京当地的经销商提出质疑,对方给出的答案是,这是公司的新西兰团队专门为中国孩子打造的一款奶粉,所以不在新西兰销售。 

  为了进一步求证,记者按照奶粉罐上标明的地址找到总代理公司新西兰纯天然乳品公司,而那里并不是奶粉代理公司,而是一家修车店。而且这条街区是个汽配城,从来就没有过和乳制品相关的公司。 

  根据奶粉罐上的信息,新西兰记者找到了奶粉的加工工厂新西兰善腾公司,北京的记者以咨询合作的名义拨通了这家公司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家公司以前做的是保健品生意,近年来由于中国奶粉需求量大增,不少客户开始到新西兰找代工企业,如今他们为中国代工的品牌已经有十几个,他们只是一家奶粉加工厂,本身并没有什么专业团队为中国孩子量身打造配方奶粉。这样一罐成本价不到70元的奶粉,贴上所谓的新西兰品牌之后,在国内的售价高达400元左右。 

  随后,记者在百度上搜索新西兰商标注册,出现了近300万个结果,记者联系到其中一家商标代理公司,这家公司位于北京西三环的一个小区内,里面的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代理新西兰、澳大利亚、丹麦、瑞士等地的品牌非常多,因为这些国家环境优美,口碑好,实际上都是中国的人在运作这些事情。注册一个新西兰奶粉品牌的费用不过5100元,只是贴个标,说是新西兰品牌,但不能写源自新西兰。 

  工作人员还指出,注册一个新西兰品牌,仅仅是一种低端的运作方式。有的在新西兰成立一个当地的公司,以公司的名义发货,这种做法属于高级包装。即便记者去查也查不出问题,这种公司要7000元左右,加在一起不过1万多元。而且包装一个品牌前期准备时间也只要一个来月的时间。 

  这位工作人员还透露,现在有三种方式申请洋奶粉品牌。第一种,直接以中国公司的名义申请新西兰商标,但产地不能写新西兰;第二种,在新西兰成立一个公司,以这个公司的名义申请商标,产品就是源自新西兰,新西兰品牌;第三种方式就是在当地建工厂,在当地生产,这种方式成本太高,很少有人愿意选择。申请这样的奶粉品牌,不需要任何资质,只要给一张加盖了公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就可以了,完全没有门槛。 

  这些完全是国内生产、国内灌装的产品,贴上在国外注册的商标,获得来自荷兰或者新西兰金字标牌的保障,身价倍增,销售火爆,却带来很大的质量和安全风险,号称荷兰奶粉的美素丽儿掺假也就不足为奇了。 

  去年国内相关部门查处的不合格乳品有566吨,以每罐900克计算,有超过62万罐的不合格洋奶粉,如果这些奶粉流入市场,将有多少的孩子受到伤害?如何保证孩子们喝上一口放心奶,这个问题刻不容缓。 

  洋品牌≠洋奶粉 

  业内人士还透露,大型的中国奶制品企业也会找一些大的第三方加工厂贴牌代工,比如新西兰善腾、瑞士赫尔达夫、澳大利亚塔图拉等公司,而黑心的商家,则一般在国外设立一个空壳公司,或者拉一个当地奶制品企业合作,然后对外宣称品牌授权或干脆杜撰然后自编自导品牌故事,再购买大包粉(也称为工业基粉,用于食品厂做蛋糕等,一袋一袋如同面粉包装一样,在阿里巴巴就可以看到很多)进口到中国,然后在保税区里再按照配方搭配其他元素灌装后报关进口,因为这样成本最低,但最大的问题是保税区里的小车间几乎不存在无菌车间和密封生产的条件,所以,很多所谓原装进口洋奶粉吃出虫子或异物的顾客投诉以及新闻时常会出现在媒体上。 

  现在,不少企业为了漂白自己的贴牌洋奶粉身世,又玩出了新花样——在国外投资参股或控股或者干脆新建一个奶制品加工场,然后再编造百年品牌的故事,但产品全部销往中国市场,其成本不超过人民币100元一罐。这类奶粉里,除了伊利、光明、雅士利、圣元等,还有所谓的法国合生元。 

  法国合生元2010年被315网站曝光后败诉,并被法院裁定只可使用“BIOSTIME合生元”商标,不可使用“BIOSTIME法国合生元”。 法国合生元后痛定思痛,斥资数千万欧元在法国控股一家以生产黄油为主的奶制品公司生产奶粉并全部销往中国市场,把自己身份漂白。 

  中国市场知名品牌澳优乳业,控股荷兰一家奶粉加工厂,推出一个从未在荷兰本地市场上有销售的所谓“百年品牌”婴儿奶粉牛奶客,即以前的纽莱可,并斥资3000万欧元,在荷兰建立了一座奶粉工厂,预计2014年将投产。 

  还有更聪明的如Hollander(国内商品名叫荷兰朵),在荷兰联系了一家网店进行销售,全荷兰只有一家在卖,这种手法,重要在于可以证明这个奶粉是在荷兰本地有销售的,至于能卖出去几罐则完全没关系,因为它可以正大光明地对外宣传,这个奶粉就是国外孩子吃的,现在漂洋过海来给幸运的国内宝宝们吃。在这些控股或投资国外的案例里,出钱的中国老板都既“牛皮”又“谦虚”,“牛皮”是指在所有的宣传里,被兼并或控股的一间普通国外公司都成了百年历史的某某集团,而“谦虚”,则是出钱投资的中国企业全都藏在幕后,有些甚至连控股方的大名都深藏起来,不查询工商注册资料,连本地人都无从知道。 

  施恩奶粉事件曝光之后,当地质检部门回应,他们很难判定奶粉是否完全是进口奶源,只能检测产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而当地工商部门则表示,他们只对产品的具体广告进行监管,而没有义务对产品标注的100%原装进口进行核实与检查。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监管部门又没有相关职责,贴牌洋奶粉在中国畅行无阻也就在所难免了。 

  但事实上,所有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中国的洋奶粉,在从始发地抵达口岸报关时都必须如实注明包装规格,是大包粉(原料)或者是罐装(加贴中文标签后可直接销售的产品)。要知道,这其中有天壤之别,再优质的原产奶粉,大袋包装后再经过高温潮湿的海运运进保税区,在连密封条件都达不到的小车间里灌装,其品质也要大打折扣。但中国海关在统计数据里,统统以一个简单的数量词“吨”一笔带过,而所有的真假洋奶粉,在销售时展示给顾客的报关文件里,也是只有从保税区发运时的报关单,原始报关单一份也没有,或者以商业机密为由涂抹掉最关键的数据,从而为这些假冒的洋奶粉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提供了大玩文字游戏的广阔空间。 

  让奶爸、奶妈们稍微安心的是,今后,质量参差不齐、利用各种名堂蒙混过关的洋奶粉,进入中国的门槛将提高。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办法》中提出,进口乳品标签上标注获得国外奖项、荣誉、认证标志等内容,应提供经外交途径确认的有关证明文件。另外,质检总局还将对国外乳品生产企业实施注册制度,进口商和经销商实施备案,对进出口乳品实行安全风险评估,只有检验检疫合格,方可入境。其中首次向中国出口乳品的国家和地区需向质检总局递交相关资料并提供相应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列明项目的检测报告,若检验检疫不合格,将责令进口商在3个月内销毁,或由进口商办理退运手续。 

  链接: 

  面对新西兰、荷兰以及德国、美国等地市场里日益严重的奶粉供应紧张以及本地超市商店里日益严格的限购措施,很多中国的父母表示奇怪,既然有这么大的销量,为什么荷兰、德国等国家的奶粉加工厂不开足马力使劲儿生产呢? 

  记者采访时,荷兰一家电商网站CEO史唯平提供的欧盟委员会的资料表明,荷兰、德国等奶业发达国家都属于欧盟,除自身产能限制外,还面临欧盟的牛奶产量配额限制。2012年10月,欧盟委员会对荷兰和其他5个欧盟成员国处以高额罚款,理由是这些国家生产的牛奶超出了牛奶生产配额。荷兰获得的罚单金额达1700万欧元。除了荷兰,德国、奥地利、爱尔兰、塞浦路斯和卢森堡也被罚了款。罚款总金额达7900万欧元。 

  欧盟委员会认为,上述6个国家的农场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生产的牛奶超过了生产配额限度,即28.3万吨。 

  欧盟对于成员国牛奶产量限制配额的背景源于欧盟各成员国牛奶产量极不平衡,27个成员国中的10个牛奶产量远远低于配额标准。但荷兰、德国等国家却产能过剩。 

  为确保欧盟各成员国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均衡,欧盟委员会对牛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都规定了各国的最高生产配额,通过限制农产品供应稳定市场价格。根据目前计划,欧盟牛奶生产配额从今年起将每年提高1%,直至2015年3月31日完全取消。 

  婴儿食用母乳或配方奶粉的年龄段在0-3岁,以在网上能够查到的数据而言,这个阶段的婴儿在中国大概有7000多万,每年还有新生婴儿1600万-1800万,其中0-6个月母乳喂养的仅有不到67%,保守估计,至少50%以上的中国婴儿要依靠奶粉成长,简单换算一下,也就是说每年至少有4000万以上的婴儿需要购买奶粉,而按照每个婴儿每月通常2-3公斤奶粉的食量计算,全中国婴儿一年要消耗奶粉100万吨以上。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按照欧盟委员会在2012年披露的欧盟牛奶产量,即便全欧洲的奶牛24小时不停地产奶再全部做成奶粉也无法供应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更何况欧洲本身生产的牛奶大部分都会做成鲜奶或酸奶、黄油、奶酪等奶制品供应本地市场。 

  欧洲的不够,还有新西兰。行业内数据显示,我国进口奶粉中,近八成来自新西兰。今年1月28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称,我国进口企业已进口新西兰固状和浓缩非固状乳及奶油(以奶粉为主)75367.401吨,超过了2013年71060.895吨的特保措施触发标准,因此自1月29日起,将对上述农产品按最惠国税率征收进口关税。 

  据海关总署相关公告,自我国2009年对新西兰进口的乳制品实施特保措施以来,我国进口新西兰奶粉触发该进口标准的日期越来越提前。今年固状和浓缩非固状乳及奶油类的进口达到特保措施触发标准,则提前到了1月末。 

  另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数据,2008年中国奶粉进口量为14万吨,2009年激增到31万吨,同比增长121%;2010年增长至48万吨,增长55%;2011年则达到98万吨高位;去年1~8月,我国已进口乳制品超80万吨,同比增长28.4%。




上一篇:原奶价格上涨 国内奶粉品牌现普涨格局   下一篇:婴幼儿配方乳粉内在质量全合格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