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政府可能取消一些限制印度大宗商品贸易的措施,其影响将波及国际黄金、棉花和铁矿石市场
印度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地位
在过去10年里,金砖国家中印度的经济增速仅次于中国,2005—2011年间,其经济增速均值在8.5%左右,但是2010年高点过后出现了滑铁卢式的回落。截至2013年12月,印度GDP当季同比增速回落至4.7%。近几年印度经济增速回落虽然也存在周期性的原因,但也暴露出结构性的问题:经济的空心化、缺乏支柱性产业、资本积累速度过慢。
短期印度仍难摆脱经济的颓势,尽管资本外流情况有所缓解,印度卢比开始企稳走强,外部需求好转可能带动经常性账户改善,但占印度经济大头的消费和资本形成并没有明显改善。预计短期内印度经济仍会维持颓势,且其国内结构性问题日渐突出,改革才是唯一出路。虽然新一届领导人莫迪上台向其选民和市场释放了改革的强烈信号,但改革之路漫长,印度能否重焕金色只能且行且看。
印度是传统黄金大国,其消费量占全球的比例一直维持在25%左右,2001年曾经一度逼近40%;印度也是全球第二大棉花出口国与生产国,其主要出口国为中国,出口量占全球总出口量25%左右;印度的食用油近一半依靠进口解决,是全球最主要的棕榈油进口国,年平均进口量达500万吨左右,进口了全球约20%的棕榈油出口总量;印度还是全球第二大产糖国和第一大消费国,每年糖类作物种植面积约400万公顷;印度铁矿石资源非常丰富,是全球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国和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国;印度原油进口量约占全球供应量8%左右,75%来自海外,基本依靠进口。印度原油2012年消费量居全球第五。
黄金:高关税何去何从
印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消费国,虽然在2013年被中国赶超,但其在全球黄金消费市场的地位依旧稳固。
2013年印度消费了974.8吨黄金,在全球占比31%,这与印度宗教和文化对黄金的偏爱不无关系。由于国内巨大需求的存在,黄金是造成印度贸易赤字的两大商品之一(另外一种是石油),由于限制石油进口会严重拖累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于是黄金作为可选消费品就成为印度政府平衡经常性账户赤字的首要选择。
2013年印度政府为应对美国QE收紧带来的汇率贬值和严重贸易赤字,将黄金进口关税上调至历史高位的10%,并对贸易商进行了极为严苛的限制。但对于上调进口关税,黄金期货市场并没有给予太大的反应,这与印度国内黄金消费热情依旧不减有很大关系。虽然印度在2013年将黄金消费国的头把交椅拱手让给了中国,但其2013年的黄金消费增速依旧达到12.8%,为近三年的最快水平。
进口受限而消费依旧旺盛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黄金走私日益猖獗,2013至2014财年印度注册的黄金走私案多达148起,价值近18亿卢比。鉴于当前印度黄金供应短缺,且黄金消费旺季来临,莫迪上任后新的议会是否很快对10%的关税做出调整,这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亦是黄金目前在阶段性低点能否企稳的关键所在。
莫迪在竞选发言中并没有就黄金政策给出明确的方案,但他表示“任何针对黄金的行动都应该考虑到大众和交易商的利益,而不只从经济和政策方面考虑,相信自由市场才是更好的市场”。所以在印度国内,莫迪被冠以“亲金派”的头衔,他的当选无疑给市场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从目前来看,印度黄金进口占比较其正常的8%偏低,而美联储政策相对明确,短期加息预期升温的可能性较小,对于卢比是好消息。在资本外逃缓解的同时,印度贸易赤字亦已经回归到相对正常的水平,目前具备将10%进口关税分次逐步下调的机会,且放松对于贸易商的管制,如果出现政策的松动,或会大幅释放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高压政策被压制的黄金需求。因为去年第三、四季度消费量在全年的占比明显低于其他年份的平均水平,且进入2014年第一季度黄金消费也仅为190吨出头。
随着传统第二季度消费旺季来临,配合政策的放松,黄金需求加速释放是值得期待的。这对于目前缺乏实质性多空影响因素的黄金市场或产生比较大的短期影响,让黄金脱离目前盘整的底部区间,出现阶段性的上行行情。
农产品(000061,股吧):消费决定未来增长
印度自独立后,40余年来工农业生产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仍然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8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从印度经济发展史来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的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个显著特点。鉴于莫迪以往在促进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表现与主张,我们认为通过此次印度大选,在莫迪执政期间,印度农业将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
白糖:市场化的倾向放大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产糖国和第一大消费国。每年糖类作物种植面积大约400万公顷,甘蔗年产量3.3亿吨,食糖产量2300万—2400万吨,食糖消费量2200万吨左右,占世界总消费量(1.78亿吨)的12.4%,而且食糖消费量以每年3%—4%的平均速度递增。
印度国内食糖产业受到限制颇多,主要包括最低甘蔗收购价制度、食糖市场投放机制、印度糖业发展基金、食糖贸易政策、酒精生产计划等。总体上,从原料蔗的生产到食糖的最终销售都有政策管制。原料蔗实施定价收购制度,而食糖每月的生产量由政府配额控制,同时销售价格也有诸多限制。印度食糖的出口也非完全市场化。印度政府调整国内的食糖政策,以保证国内食糖的供应和价格的相对平稳。
目前印度国内的食糖产业发展面临困境。一方面,甘蔗收购价格限制导致糖厂成本居高不下,而为了保障国内糖料供应,政府又不得不维持较高的甘蔗收购价。以北方邦为例,甘蔗收购价从2007/2008年度的125卢比/担,一路飙升至2012/2013年度的280卢比/担,2013/2014年度的300卢比/担,导致糖厂连年亏损,且亏损额度骤增,年亏损额近万亿卢比。另一方面,连续增产导致国内食糖高库存,而国际糖价低迷导致印度食糖出口毫无优势。为此,2013/2014年度印度政府对食糖实施出口补贴政策,但出口补贴违反WTO协议,不具可持续性。
印度大选后,倾向于补贴政策的国大党被人民党代替,其执政风格更倾向于依赖市场力量。预计随着农业政策市场化倾向放大,食糖定价将与国际接轨。
棉花:加大出口规模
棉花为印度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印度棉花在种植、国内消费以及出口上均位列全球前三位。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又为印度最大的产棉地区,该邦产量占印度棉花产量约三分之一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