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时间:2014-01-16 17:02  浏览次数:

    1月16日,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在会议上做工作报告。

    任正晓在报告指出,2013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一、抓收购、保供给、稳粮价取得实效,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出积极贡献。全年各类粮食企业共收购粮食6889亿斤,同比增加517亿斤,其中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粮食1649亿斤,同比增加1024亿斤,通过提价托市、优质优价、帮助农户整粮减损等措施促进种粮农民增收430亿元以上。

    二、完善和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的工作取得进展,各地维护粮食安全的意识和责任增强。山西、浙江、广东、云南、贵州等省政府相继出台了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措施意见,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江西、广西等省级政府还制定了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粮食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些省份将粮食安全责任的落实情况列入党政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三、"粮安工程"启动实施,粮食流通能力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国家粮食局编制上报了《全国"粮安工程"建设规划》,各省级粮食局都高质量地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投资近35亿元,用于粮油仓储、物流、质检、农户科学储粮项目建设和加工业技术改造升级;财政部在财力趋紧的情况下重点安排粮情统计信息体系、军粮供应网点、粮食科研专项、"放心粮油"工程等"粮安工程"建设资金,特别是将"危仓老库"维修改造资金由4亿元增加到1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40多亿元。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10个物联网专项计划。主食产业化快速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取得新进展。农户科学储粮专项2013年新增171万户,累计达677万户,每年可减少粮食损失15亿斤。国家粮食局分别与总后勤部、全国妇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爱粮节粮进军营、进家庭、进学校活动,举办"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粮食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加大爱粮节粮宣传,全社会爱粮节粮意识得到提高。

    四、粮食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各地继续推进县级国有粮食企业兼并重组,"一县一企、一企多点"的产权制度改革进程加快,"粮食银行"、"主食厨房"等经营模式得到推广,企业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2013年全国国有粮食企业实现统算盈利82.3亿元,27个省份实现统算盈利。全社会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实现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

    五、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稳步推进,为粮食流通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首次启动,中央财政首批安排专项资金2.16亿元,去年已下拨9218万元。粮食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服务,特别是国家粮食局科研院在真菌毒素生物降解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为受污染粮食的安全利用开辟了新途径。低温和气调储粮仓容增加到1380亿斤,绿色储粮水平进一步提高。

    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行风政风的转变和服务群众能力的提高。行风政风进一步好转。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和库存检查,认真解决"卖粮难"问题,严肃查处"打白条"、"转圈粮"、"顶包油"等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和市场秩序。认真汲取中储粮林甸火灾事故的教训,开展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百日行动",全行业安全事故比上年下降36%.及时核查处置重金属、真菌毒素超标粮食,严防流入口粮市场,没有发生大的粮食质量安全事故,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把手"负总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心向基层企业单位延伸,促进了基层粮食干部职工廉洁从业。

    任正晓提出,今后要准确把握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首要意识"和"守责意识",更好地肩负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部门职责和行业使命。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粮食安全的战略思想和粮食工作决策部署。中央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战略、新决策,是全面深化粮食改革、做好粮食流通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入心入脑、融会贯通,紧密结合粮食流通工作的实际,坚定不移地贯彻好、落实好。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国际粮食供求形势和发展趋势。一是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但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2013年粮食产量突破1.2万亿斤,粮食产能的稳步提升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这些年我国耕地、淡水等资源要素已经绷得很紧,而且粮食产量的增加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变化,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城镇化加快推进,吃商品粮的人口将越来越多,粮食需求将继续刚性增长,紧平衡将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态势。二是粮食适度进口将呈常态,但解决吃饭问题还得靠我们自己。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谷物进口接近300亿斤,大豆进口突破1200亿斤。全球每年谷物贸易量大约6000亿斤,仅相当于我国谷物年消费量的一半左右,而全球还有8亿多人口处于饥饿状态,如果我国大量进口谷物将带来严重的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事实上,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负责任大国,依赖进口保吃饭,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饭碗还得牢牢地端在我们自己的手上。三是国内粮价逐年提高,但价格提升的空间越来越小、进口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保障一是政府掌控的粮源偏多,不利于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不彻底。;三是粮食质量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四是粮油加工产业结构不合理;五是粮食产后损失浪费依然严重。

    第四,全面深化改革、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国有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关系。




上一篇:列车“大厨”:25小时车程,食品全部“现加工”   下一篇:“网上烘焙店”在泉兴起 提醒警惕卫生问题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