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抓食品添加剂安全得有“硬标准”
时间:2014-02-09 10:29  浏览次数:

    □ 孙连衡

食品添加剂是近年来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添加剂过量添加将引发消化不良、腹泻、过敏等问题,影响营养正常吸收,甚至引发相应疾病,尤其是对儿童的身体影响更大。更令人惊讶的是,我国目前的200种食品添加剂中,有检验标准的只占总数的不到四成。这也就意味着,有六成食品添加剂甚至无法检测。

近些年,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确实不容乐观,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实际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在200万人次以上,其中有相当比例是由违禁食品添加剂引起的。如2005年的“苏丹红”、2006年的“瘦肉精”、2008年的“三聚氰胺”,以及不久前报道的一根雪糕里面含有15种添加剂等。随着一连串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与日俱增。食品安全问题是上自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共同关注的话题。

我国的食品安全现行标准虽说看起来有几千项,但政出多门,标准庞杂、分散、凌乱、模糊,一些标准还相互“打架”,缺乏确定性和权威性,有时,监管和企业自律会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有时,监管部门和企业执行的标准还会前后矛盾,让人费解。

添加剂应该有个硬性执行标准。实际上,具体添加了哪些剂,每一剂的量是多少,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相关规定:食品里如果添加了添加剂都必须在食品标签上仔细的标注。可是我们看到的是“有的在配料表中专门标注了所含的各种添加剂的数字代码”,有的却没有明确标出“食品添加剂”这一项,而是直接标注了阿斯巴甜、食用香精等名称,让消费者看得云里雾里。因而,对于添加剂的使用还得细化,哪种食品该用哪些种类,数量多少应该有个明细。再则,对于明显不标注添加剂成分的食品应视为不合格,予以坚决取缔,要是没有个“硬标准”,添加剂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




上一篇:高端食用油竞争激烈配方油或可率先突围   下一篇:抓食品添加剂安全得有“硬标准”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