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抓建设优环境,城市宜居水平取得新提升。
突出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新区管委会挂牌成立,全面推行“一线决策、一线审批、一线协调”工作法,项目开工不断创造新的“五象速度”。统筹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与配套设施等专项规划,重点片区规划进一步完善。积极探索区域连片土地统征统储和集中安置方式,开工建设12个安置点,妥善解决1.3万人安置问题。落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征地完成量分别占市本级的44%、40%、50%。实施项目130项,完成投资153.62亿元。广州恒大等30多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落户五象新区,兴业银行、太平保险等9家金融、保险机构集聚金融街,总部基地95%以上的土地已落实项目,投资达500多亿元。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完成投资32.58亿元,2号线顺利开工,轨道交通第二轮规划(含3、4、5号线)已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南桂、南柳及南宁至钦北防高铁相继开通,市辖区内高铁里程306.27公里,南宁迈入高铁时代。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楼主体完工,火车东站及周边路网建设全面推进。城市道路“白改黑”工程完成224条。良庆大桥开工建设,白沙大道3座立交桥、金湖广场下穿隧道等工程如期建成通车。经强力攻坚,历经9年建设的民主铁路立交桥、凌铁大桥建成通车,历经8年建设的长堽路打通至快环。扎实推进旧城改造。完成投资约51.7亿元,水街片区旧城区改建、老南宁·三街两巷旧城改造项目顺利推进,完成新阳路292号等20个土地熟化项目。重拳整治“两违”,拆除违法建设面积381.4万平方米、清理违法占地面积506.5万平方米。抓好“中国水城”建设。完成投资50.05亿元,增长81.1%。邕江两岸综合整治示范段(3.4公里)、良庆河综合整治工程三期如期建成,邕宁水利枢纽、江北引水干渠开工建设,老口水利枢纽完成投资13.4亿元,民歌湖、相思湖、明月湖等环城水系进一步提升。提升“中国绿城”水平。完成投资19.5亿元,增长34.96%。完成新造林24.49万亩,村屯绿化130个。成功举办第三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五象湖公园成为新亮点。民族大道、五象大道、竹溪大道等城市精品线路的园林景观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美化、彩化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凸显。全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提高0.3、0.23个百分点和0.21平方米。环境空气质量(AQI指数)优良率达75%,在省会城市(直辖市)中名列第六。
(六)办实事惠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
全市财政涉及民生支出292.74亿元,比上年增支33.58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69.8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社会保险参保608.28万总人次(不含新农合)。投入3.4亿元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五保户、孤儿供养标准,覆盖城乡居民248.48万人次。安排社区惠民资金3520万元,解决一批社区居民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9900套、基本建成17856套,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568户、分配入住保障性住房6295套。全面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支出70.32亿元,增长6.43%,高于当年全市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58个百分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排2.33亿元,受益学生40万人,率先在全区实现市辖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覆盖。完成幼儿园建设项目386个,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6所、市级示范幼儿园37所,超额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成12所城市中小学校,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学生12.6万人,占全区33.1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4.31、0.56、0.62个百分点。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38%;726万人次参合农民获医疗费用补偿,补偿基金19亿元,基金使用率111%。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5元。全力实施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中医药民族医药重点工程和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科全覆盖。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8.37‰,出生人口性别比同比下降2.75个比值。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市财政投入4500万元完成129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成功打造“一声所爱·大地飞歌”2013新民歌音乐季,汪小敏等3位选手成功入选央视春晚。《天琴传说》获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展演优秀剧目奖,实现南宁曲艺全国夺奖零的突破。南宁电视台与6家境外媒体成功举办跨国春晚《春天的旋律》,节目信号覆盖泰国等东南亚10国及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区。安排5000万元专项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中国—东盟创意乐园(锦园)项目落地,天天演项目《锦·宴》对外公演。村村通广播电视乡镇无线覆盖新增25万人。保护和弘扬壮族文化遗产,武鸣县获“中国歌圩文化之乡”称号。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49%。成功举办2013南宁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南宁国际龙舟赛等5项国际体育赛事。高标准做好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筹备工作。全力稳定物价。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挂钩机制,开通菜篮子工程平价直销车20辆、设立农副产品平价商店26家,实行“一元菜”供应。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投入58.12亿元,自治区10项、南宁市2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104个子项完成100项,4个子项正在收尾,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七)抓规范严管理,社会和谐稳定取得新成效。
推进“平安南宁”建设,新增3000个网络高清监控摄像头,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案件发案数和刑事案件发案数分别下降15.98%、23.05%。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年内无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年度考核综合排名全区第一。开展乳制品等重点食品、餐厨废弃物及废弃油脂等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市、县(区)、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体系改革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智慧南宁”建设成为国家试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试点、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平里静脉产业园开工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基本竣工,城市污水截污及管网建设实现新突破,市本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85%和100%,邕江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强力推进“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打造示范点138个,乡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开展“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营造了整洁畅通、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实现了“100天新变化、200天新提升”的工作目标,得到了全市人民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