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人民日报)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百姓的生命健康,是重大而基本的民生问题。但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地侵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相继出现“瘦肉精”、“毒奶粉”、“毒豆芽”、“毒胶囊”、“地沟油”、“病死猪肉”、“假羊肉”等系列重大、恶性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食品安全可以说是天大的事,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虽然,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正处于负重爬坡的关键阶段,监管能力建设和监管资源优化配置还不可能一步到位,一系列标本兼治政策措施的效果显现还需要一个客观的过程,但保障食品安全却是一项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工作,必须凝聚起维护食品安全的强大合力,有关部门要切实用足用好“两高”司法解释等法律武器,始终保持对食品安全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这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最好践行,也是对民众强烈反响的有力回应;必须坚持重拳出击、重典治乱,通力合作、健全机制,持续不断地组织开展各类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食品安全犯罪高发势头;坚持对食品安全犯罪“零容忍”,加大打击惩处力度,打掉观望、侥幸心理,形成强大震慑力;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除恶务尽,坚持不懈地打源头、端窝点、捣网络,让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者身败名裂、得不偿失,让不法分子无所遁形、无处藏身。
同时,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更不能允许上演“猫鼠游戏”。当前食品安全犯罪易发多发,与一些部门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一些监管人员玩忽职守、包庇纵容有着较大关系。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做到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让公众、媒体能够充分、有效地加以监督,通过公众、媒体强大的监督力以及法律的对有关部门的强大约束力与震慑力,倒逼职能部门及其官员更好履职尽责,共同筑起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真正的维护好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长江网 山柱香)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