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 部分代表委员认为,作风建设为懒干实事“慢作为”、懒察民情“乱作为”、懒解民忧“不作为”敲响警钟。“三懒”作风虽不像贪腐那样引人注目,但却危害于无形,会慢慢销蚀政府威信,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是不容忽视的“呆腐败”。
懒干实事:疲疲沓沓混日子 拖拖拉拉慢作为
“八项规定”“反四风”等紧箍咒,管住了一些人吃拿卡要的命门,断了他们权力寻租的便利,但一些干部“廉洁怠政”现象依然存在。
“吃拿卡要的少了,但是当官却不为人民办事的还有,比如有些人过去"公关公关"还能办点事,现在就是拖。”全国政协委员李占通在提案中说。
今年春节上班后,河北省纪委组织对312个单位进行专项检查,抓到不少慵懒散“现行”:有的上班迟到;有的早退、空岗;有的上班玩游戏、看视频;有的信访接待室坐着上访人员却没有一个办公人员……
中部某省纠风办去年7月组织的暗访检查也发现不少类似情况。更有甚者,一基层地税所上班时间大门关闭,所长在办公室睡觉,两名工作人员未正常工作,当听到有业务需要办理时,所长让第二天再来。
对于这种现象,河北省一位从事行政效能督查的干部也有着真切感受:“到有的县乡督查时曾发现,有的单位离下班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就几乎见不到人了;有的工作人员中午喝完酒后,就找地方打牌、睡觉或者干私事去了;有的办事窗口下午三点半还没有人上班,群众只能干等。”
“从拿地到预售整个流程下来要盖100多次章,办事拖拉现象经常遇到,有时不得不"一步一叩首",甚至"一步十叩首"。”说起自己长期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经历,华北某市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人大倒“苦水”。
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说,现实中,一些公职人员“在位不谋公事,在岗不在状态”,口号响当当、服务冷冰冰,懒于真干实干,怠于主动服务,对群众要办的事情拖着不办甚至百般刁难,暴露出一种“衙门做派”。
懒察民情:把方便留给自己,把麻烦甩给群众
交通拥堵“限”计“限”策;公共管理依赖“证”;解决难题靠涨价;脱离实际出台“神政策”;管不好就禁止……这种公共管理图省事、怕麻烦“一X了之”的现象也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有地方出台出租房管理政策,禁止群租、禁止租住地下室,看起来似乎有针对性解决安全隐患问题,但并未考虑承租者无奈的现实需要,实际上是为了解决公共管理难题、规避责任而采取一种最不费力、最好操作的办法,结果将方便留给自己、将麻烦甩给群众。”一位全国政协委员说。
全国政协委员孙安民认为,各种“一刀切”卡堵限政策,看似是手起刀落“破解”公共管理难题,实则是懒于体察民情、懒于深入研究、应付民意的表现,暴露出的是“精致的管理利己主义”。
部分代表委员指出,这种“懒政”之所以大行其道,归根到底还是由于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一些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制定政策、出台办法时“心懒”,不是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而是从工作怎么简单省事出发,至于是否符合群众利益、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则懒于考虑,结果“倒洗澡水连孩子一起泼掉”,剜了民生的肉去补“懒政”的疮。
懒解民忧:遇到问题绕道走 碰到矛盾往外交
从一些干群矛盾,到部分群体性事件,细审之下,往往背后都晃着“懒政”的影子。
记者近几年在基层采访时,曾多次遇到一些群体性事件,事发原因看上去“很小”,包括老旧小区污水外溢、小区门口遇大雨积水严重等。
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也带来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他们告诉记者,经常听到群众抱怨说,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对群众反映问题不是想方设法帮助排忧解难,而是存在“能推则推”和“踢皮球”的现象,简单以“不清楚、不归我管”进行答复,工作人员心不在焉地“动动嘴”,百姓却要马不停蹄地“跑断腿”。
在北方某市的一位基层公务员看来,“踢皮球”的原因之一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责任最小化的思想支配下,一些干部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懒于深入矛盾一线解决问题,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能躲则躲,能推则推,说到底是不愿为的“懒政”思想在作怪。
这种思想不仅存在于个体,也体现在部门之间。安徽省萧县青龙镇曾被曝出,一个病死猪肉收购、加工窝点生意持续红火大半年,但这起特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案在警方侦破之前,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无一察觉,检疫部门“没听说”,工商部门“没发现”,病死猪肉经黑心商贩加工后便进入流通销售环节,工商部门表示自己负责检查超市,病死猪肉主要做成卤菜,卤菜摊归卫生部门管。卫生部门则称“机构改革了,这块职能我们已经交出去不管了。”
“原本该由自己做的分内工作,却推诿塞责,寄希望推给别人来解决,实际是一种隐性的不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记者刘元旭、王丽、乌梦达、刘景洋、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