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5亿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2013年,我市粮食总产达到123.5亿斤,比上年增加0.89%,实现了“十连增”,并连续8年保持在100亿斤以上,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南阳市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产粮大市,再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荣誉称号。
粮食生产“十连增”,树立了粮食生产的南阳标杆,坚定了农业科技支撑的创新自觉,见证了农业发展的南阳担当。南阳粮食生产在全省、全国占重要地位,正常年景,南阳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2年南阳玉米产量为166.62万吨,占全国总产的0.8%;稻谷产量为31.47万吨,占全国总产的0.15%;薯类产量折合32.2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的1%;作为我国北方人主食的小麦,南阳产量为364.37万吨占全国总产的3%。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先贤张衡在《东京赋》中就指出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制定出台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坚持“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为粮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策保障。
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提高耕地地力。通过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全市建成高标准粮田132万亩,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达127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万亩,市级38万亩示范工程初步建成。通过实施沃土工程,开展耕地质量定向培育,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等措施,南阳大地的土壤结构得以改善,耕地基础地力得到提高。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开展示范区建设。我市重点在3县7个乡镇集中打造38万亩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示范区,示范区内实现了“六统一”,单产普遍比区外增加20%以上。全市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9%,通过推广普及10大实用技术、引进示范10大先进技术、攻关解决10大关键技术,集中推广吨粮田技术,科技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全网发布系统初步建立。
拉长产业链条,培育龙头企业。围绕“粮”字做文章,着力提高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全市登记注册的小麦加工企业已达116家。通过发展订单生产,完善利益机制,全市粮食订单作业面积达269万亩,其中小麦订单作业面积有180万亩,农户亩均增收45元。天冠、“三色鸽”、“想念”、“君乐”、“康元”……在粮食生产的产业链条上,培育催生了一批企业与品牌。
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围绕机械作业、排水灌溉、病虫害防控、销售中介等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我市培育发展合作社5887家,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达到30%以上。全市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259个,各类农技服务站1500多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已达1.6万个,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5%。
实施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农业部门把好源头、生产、储运、市场等“六个监管关口”,以标准化带动农产品品牌化,通过推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努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鼓励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消除了储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低了农产品价格,农药残留合格率从2005年的94.6%提高到目前的98%以上。
数字是枯燥的,但是数字背后蕴含着南阳人对粮食的衷情和热爱,彰显着南阳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守与担当。
“水旱天时也肥瘠地利也修治垦壁人和也。”我们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持续推进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科学发展道路上,1000万南阳人民将深化改革,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三农”工作打通三产,融合发展,南阳这座“中原大粮仓”必将更加殷实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