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舌尖上的安全”?3月10日,记者在中国蔬菜之乡兰陵县采访时,蔬菜种植大户李发军的一个举动,让记者有所感悟:他在大棚里随手摘了根黄瓜,用手把毛刺儿一擦就吃了。记者略为惊诧,李发军却没觉得有啥奇怪的,“平时就这样吃,都是无公害,没农药残留的。”
“黄瓜一擦就能吃”,看似简单的一个举动,其实是对食品安全最好的诠释。
管理到最末梢——
蔬菜大棚“结缘”物联网
在兰陵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物联网智能监控平台显示仪上,代表温度的数字始终在27℃左右徘徊。这样的温度,让记者感到有点难受,但黄瓜却很适应。技术人员说,黄瓜对温度要求很高,“低了容易生病虫害,高了产量又上不去,白天最合适的温度就是27℃左右。”
“温度一旦超过30℃,智能平台就将自动打开空气交换机,进行降温。”兰陵县蔬菜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付成高告诉记者,数据都是分布在黄瓜周边的探测仪收集过来的,“不但有温度,还有空气湿度、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
“这种智能管控,改变了以前凭经验种菜的局面,通过调节温度、湿度,病虫害发病率能减少6成以上,农药的使用也相应减少。”
向城镇张村村民张良去年曾参观过这个示范园,他最大的感受是“大棚可以这样种,咱就缺这种仪器。”去年年底,张村开始搭建物联网智能平台,他第一个报名参加。“现在已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有了摄像头,市场那边就能看见咱怎么种菜的,最起码人家放心了。”张良说。目前村里已有20多个大棚安装了监控摄像头。
付成高说,今年兰陵县代村、张村、南仲村三个蔬菜种植大村将全面搭建起物联网智能平台,同时尽快培训出一支懂得高新技术的农民队伍来。
监控到最细处——
10双眼睛盯着一棵菜
54岁的张村村民张厚欣,如今又有了一个新“头衔”——农产品安全管理员。用他的话说,“当了一辈子农民,没想到也能当个‘官’,吃上每个月300块钱的公家饭。”
去年6月,兰陵县在全县1024个村庄公开选拔农安员,负责村里蔬菜安全问题。经过4个月的培训、考试,张厚欣去年10月正式“履职”,监督起了村里200多个蔬菜大棚和一家农资产品经销店。
3月10日下午,记者见到张厚欣时,他刚从村民李发军的蔬菜大棚里钻出来,“现在是黄瓜采摘季,俺得看看,他们有没有乱用国家禁限用农药。”张厚欣经常“突击检查”,“既然吃了公家饭,咱就得保证村里蔬菜绝对安全。”
自去年10月以来,张村蔬菜没有发生一起农药残留超标事件,蔬菜检测全合格。
“到处都有眼睛盯着,谁都得小心。”李发军说:“不但农安员天天盯着,还有9户老乡也天天看着。”
今年1月,兰陵县启动“十户联保、菜农自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10户种大棚的村民相互签订承诺书,承诺不使用禁限用农药,一旦发现全部销毁。”兰陵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主任张贵彬告诉记者,这项举措就赋予了村民相互监督、相互制止、相互举报的权利。
对此,李发军觉得“挺好”,“俺也担心别人用药,破坏了兰陵蔬菜的牌子。这回就能光明正大监督别人了。”
此外,兰陵县还实施了农药经营备案制度,投资30万元建设了农药登记备案大厅,凡进入兰陵市场的农药产品需要贴上条形码。这些条形码包含了经销商信息、农药产品信息及一组动态暗码,“没有条形码,一律不得销售,不给高毒性农药一点可乘之机”。
截至目前,兰陵县共对436个厂家的1156个农药产品进行了登记备案,发放条形码80余万个,实现了辖区内农药登记备案全覆盖。
检测到最后一站——
黄瓜闯“五关”才能上餐桌
3月11日早上5点多,兰陵县华凯蔬菜批发市场又到了最忙碌的时候,蔬菜批发商魏云贵正忙着为自己采购的3.5万斤黄瓜办理“准出证”。他告诉记者,这批黄瓜要运往上海江桥批发市场,“如果没有准出证,连门也出不去。”
魏云贵口中所说的“准出证”,其实是一份农产品检测报告。“只有合格黄瓜才能离开市场。如果不合格,就地销毁。”华凯蔬菜批发市场总经理胡玉才说,每辆运出蔬菜的车辆,都将进行农残检测,而这个“准出证”也成为兰陵蔬菜进入南方诸多市场的“准入证”。
“即使这样,为了保证安全,这批黄瓜在进入南方批发市场时,还得进行检测,不合格,同样立马销毁。”魏云贵也许不知道,在他购买之前,这批黄瓜已经至少作了3次农残检测。
张贵彬告诉记者,今年兰陵县实行了“基地准出证”制度,“以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基地,农产品进入市场前,基地必须进行农残检测。不合格,不得进入市场。”
除了基地自身的检测外,兰陵县各乡镇的农安中心也将对农产品进行监督检测。“一般选在采摘前,进行抽样检测。”张贵彬说,我们县农安办还有一个例行检测,“这是不定期抽检。”也就是说,“一根黄瓜只有闯过这五关,才有可能最终端上消费者的餐桌,只要一关过不去,就出不去。”
去年,兰陵县省、市、县三级共抽检农产品样品580个(次),合格率连续3年达到100%;基地、合作社、批发市场共进行农残速测1万余个(次),合格率达99.3%,销毁不合格农产品1.1万余斤。
书记点评——
扎紧质量安全的“篱笆墙”
中共兰陵县委书记郑连胜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就是最大程度地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如何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兰陵作为“山东南菜园”,为了让菜农增收、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菜,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着力织就农产品安全防护网,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实施农业标准化为主体内容的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和出口农产品绿卡计划,并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让市民吃到安全放心的兰陵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