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广东开启乡村公园化社会进程
时间:2014-03-23 20:10  浏览次数:

新华网广州3月23日电(记者 欧甸丘 胡振华)以“广东第一峰”为原点,以北江和粤桂边界为夹角,覆盖广东韶关、清远喀斯特地貌山区的广东高地公园呼之欲出,广东梅州、清远、韶关乡村公园化建设,正在撬动粤东西北山区不断涌现“村村如公园、处处像景区”的乡村公园化景象……在珠三角饱受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的当下,广东乡村的发展开始趋向一条绿色、低碳,文化、旅游、休闲兼容的乡村“公园化”之路,开辟出新的发展模式和文明形态。

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

珠三角9市土地面积不到广东省的15%,但却贡献了广东80%以上的GDP,这个最富庶的地方,也成为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粤东西北地区被称为广东的“后花园”,虽然经济发展垫底,但却保有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质环境资源。

随着文化和生态在中国发展舞台上扮演全新的历史角色,广东山区优势正日益凸显。“表面上看,梅州山高水长路远,交通不便、区位不好,500多万人里75%是农业人口,没有工业优势、缺乏外部拉动,似乎注定落后,但我们认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不是落后的根源,而是富民强市的重要源泉。”梅州市委书记朱泽君说。

韶关市委书记郑振涛说,韶关森林覆盖率达到73.6%,是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经济总量2013年刚突破1000亿元大关。“韶关要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实现绿色转型,以幸福发展为导向,将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

然而,生态优势要转变为发展优势仍面临大量体制、机制、政策障碍。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说,南岭生态区生态资源最丰富,但也是贫困人口最多的区域,为落实广东“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绿水青山”如何打通“金山银山”还需要探索破题。

乡村公园化开辟旅游增长点

在粤东西北不少地区,茶园变成了公园,乡村变成了景区,当地乡村公园化的发展让世世代代靠田吃饭、靠山过日子的农民踏上了新的致富路。乡村挖掘自身农耕文明资源优势,正从单一的农业功能向文化旅游延伸。

在梅州市雁洋镇雁鸣湖边上,原先的丘陵地带都是茅草岗,只有草没有树。有企业将当地改造为生态果林景区之后,绿树成荫,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当地群众形容说“茅草山变成花果山”。今年82岁的外来游客陈茂香告诉记者,“这里空气好,适合养生,出来玩,一住就是十几天。挂果季节还可以去摘果子,增加了游玩的乐趣。”

开发一个旅游点,带动乡村一大片,不少雁洋镇农民依托当地核心旅游景区,“洗脚上田”变成了“西装革履”的“小老板”。目前,该镇由农民开办的具备自驾游接待能力的“农家乐”饭店有近200家,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农民有近万名。

乡村公园化过程中,保护完好的古村落也成了乡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发动机”,络绎不绝的人群带给乡村勃勃生机。梅州桥溪古韵景区的桥溪小学,建筑内的挑檐、梁架等彩画皆以民间故事为题材,富有客家传统民间工艺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客家建筑古韵。

记者在梅州不少乡镇看到,到处是具有浓厚客家风貌的特色新民居别墅,村容村貌呈现利用原地貌、原生态、原水系、原民俗的“四原”保护景象。旅游收入成为当地居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美丽乡村建设仍需“给力”

乡村公园化建设,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底蕴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以较小的环境代价和资源消耗助推美丽乡村“绿色崛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焦必方说,乡村的公园建设将会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绿色“增长极”。

然而,记者采访中发现,乡村公园发展的瓶颈仍待突破,美丽乡村建设仍旧面临土地指标紧张、缺乏资本投入、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限制。

对此,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研究所所长彭少麟说,梅州在乡村公园化建设方面已积累不少经验,政府有关部门可从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鼓励继续探索“绿色崛起”道路,继而根据实践经验制定国家乡村公园标准,在国家统一指导下推进铺开。

广东省旅游局副巡视员林上福建议,公园化建设应借鉴德国、荷兰等国的先进经验,建设过程中应做到有章可循,处理好保护优先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机制。

也有专家指出,应当给予乡村公园化建设进程相关税收政策优惠,乡村公园化过程中执行差别化土地供给政策,破解乡村公园化过程中面临的瓶颈。(完)




上一篇:习近平同荷兰首相吕特举行会谈 决定建立开放务实的中荷全面合作   下一篇:中央纪委副书记:今年将继续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