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去菜场买菜,看上去样子都不错。可是,邻居跟我说,要挑一些卖相不突出,甚至有点虫眼的小菜,反倒比较安全。”吴佳敏是家里的“马大嫂”,3月24日上午打通新民晚报“春令热线”求解困惑。
新民晚报记者从市食药监部门了解到,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每年消费蔬菜近600万吨,50%以上的蔬菜来自外地。批发市场作为外地蔬菜进入上海的“门户”,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近年来,市食药监局始终把批发市场作为食用农产品监管的重点,加强对蔬菜等食用农产品的食品安全监管。
据了解,有关部门把监督经营者作为突破口,让其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这包括要求经营者密切关注输入地相关品种的质量安全状况,加强对供货商的考察把关,严格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等基本制度,严把蔬菜“进货关口”;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食品“来源有记录、流向可追踪、安全可追溯”;推进批发市场快检室建设,通过对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及时发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险,防止问题蔬菜及其他食用农产品流入市场。
同时,对蔬菜的日常快检和监督抽检也不断加强。近年来,市食药监部门借助快检仪器和设备,以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为重点,加强了对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2013年,全市快速检测各类食品7万多批次,快检阳性率为0.2%,对快检不合格的食品,均及时采取暂停销售措施,并送相关检验机构检验。其中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约占20%左右。
由于蔬菜是与市民关系密切的食用农产品,有关部门每月监督抽检超市、农贸(批发)市场销售的蔬菜,检测指标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共137项。2013年以来,共抽检蔬菜样品1200批次,其中1172个批次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抽检合格率为97.7%。对抽检不合格的蔬菜,均采取立即停止销售、调查处理等措施,同时,抄告不合格信息,促进源头监管,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对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和监督抽检力度,通过补贴快检试剂耗材等形式,大力推进企业自检,并加强对大型超市和批发市场快检室的督促和指导,切实防止问题蔬菜流入市民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