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巾帼圆梦”成为高盛该项目的旗舰,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女性慈善,扩展经济规模的空间
精英访谈嘉宾:史华兹
高盛集团副董事长、高盛亚太区董事长
相关报道
财新记者 王玲
2014年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围绕“女性”话题特设了一场分会,与会嘉宾不少也是达沃斯的熟悉面孔,如杜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柯爱伦(Ellen Kullman),还有些年轻的面孔,如被主持人问如何看待“富二代”或“创二代”标签的娃哈哈集团总裁宗馥莉。
女嘉宾之外,多数公司高层仍由男性主导的背景下,探讨女性职业、创业,自然少不了男士,高盛集团副董事长兼亚太区董事长史华兹(Mark Schwartz)便是这万红中的一点绿。高盛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正致力于帮助女性企业家的慈善项目,且就其效果来看,高盛颇引以为傲。
2008年3月,高盛发起“巾帼圆梦”(10,000 Women)项目,意在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资源匮乏,但有发展潜质的女性创业者提供商业和管理教育。四年后,史华兹回归高盛,一边继续他银行家的角色,一边亦投入慈善工作。采访前,一位接近史华兹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高盛每个员工都会自愿参与各种慈善项目,史华兹也不例外,而他更是志愿者们的带头人。
2014年3月,“巾帼圆梦”得以深化,高盛联手世行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发起史上首个针对女性企业家的融资工具,继续致力女性慈善,帮助女性成长,扩展经济规模的空间。
高盛是如何在中国做慈善的?自称很佩服王石的史华兹未来是否会和王石合作做慈善?带着这些问题,财新记者专访了史华兹。采访间,他对中国经济的乐观、对本届政府及其外交政策的赞美流露无疑。
和中方合作做慈善
财新记者:在投资银行家和慈善家两种身份中切换时,是否有挑战?抑或是一种优势?
史华兹:我自己觉得这是一种优势,因为我很容易将职业生活(指银行家)同慈善生活融合在一起,且也很喜欢这样的融合,我每周七天都致力于高盛的活动。
比如,下周我和妻子会举办一个私人慈善晚宴,关注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因为我俩都很关心这个话题。我们邀请了该领域十余名CEO以及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讨论公共健康和环境问题。
你我都住在北京,当然关注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医疗相关问题。我喜欢举办这样的晚宴,把大家聚到一块儿,探讨如何支持中国医疗领域的慈善事业。这个例子就是两种生活融合的很好说明。
财新记者:你最开始是在南非开展艾滋等全球健康领域的慈善活动,现在又开始关注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慈善,高盛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分配其慈善资源?
史华兹:高盛致力于使其全球三万多名雇员关心其生活和工作的所在社区,我们有好几种渠道让所有员工都参与慈善活动。其中一个就是高盛业已十八年的慈善项目,叫社区义工服务计划(Community Team Works,简称CTW)。大部分情况下,高盛员工可以在其所在的工作地参与慈善项目,比如我去年在北京参与的社区艺术馆项目。我们在亚太区,如东京、香港、台北的机构都有各自的CTW项目;高盛的“巾帼圆梦”(10,000 Women)和“万家小企业”(10,000 Small Business)项目,也有很多员工在全球范围内参与。
我们致力于植入这样一种核心价值观:高盛不仅仅希望员工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我们不仅做像IPO、M & A等投资银行服务,还要为所在社区做贡献,在这一点上我们每年都做得越来越好。
财新记者:“巾帼圆梦”计划中,高盛期待中国政府扮演何种角色以促进这一慈善项目?
史华兹:我们一直同中国政府部门开展讨论,不久前还同文化部围绕高盛支持的所有慈善项目进行了交流,此外,我们还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妇联也是高盛“巾帼圆梦”项目中国部分的合作伙伴之一。
我觉得北京像我的家,但同时也意识到对中国而言,我们还是客人,我们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自己来做。对高盛而言,“巾帼圆梦”等任何慈善项目要在中国取得成效并成功,最佳方式是:要么和地方政府合作,要么和某个部门合作,要么和妇联这样的组织合作。同样,在医疗健康领域,我们有一个项目关注中国的乳腺癌——中国乳腺癌教育及认知项目,同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在中国开发首套针对乳腺癌意识提升教材。目的是支持中国的相关工作,增强乳腺癌认知、相关健康教育和培训。这些都是在中国妇联、卫生部及相关组织的帮助下进行的,只有这样,高盛的慈善才能做到高效。所以,我们努力让当地政府和组织参与高盛慈善项目的合作。
财新记者:今年2月,你在万科演讲提到“影响力投资”概念——利用私人资本解决公共问题,高盛在美国有影响力慈善基金,是否未来在中国有类似慈善项目计划?
史华兹:大部分高盛成功的慈善项目都始于美国。美国是我们多项慈善项目的先行地,我们首先在美国将慈善理念付诸实践。我们经常讨论如何将欧美成功的项目引进中国。
高盛“巾帼圆梦”慈善项目在中国开展的最多,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巾帼圆梦”是高盛“巾帼圆梦”的旗舰项目,下周我们还将宣布 “巾帼圆梦”的下一步计划。
财新记者:你去万科,是否意味着高盛未来将和王石在慈善领域开展合作?
史华兹:这个猜想不错。首先我想说,我很佩服王石,他是我的榜样,不管职业角度还是其他方面,我都可以从王石那学到很多。
深圳是中国最有活力的地方之一,也有很多企业家,其中很多年轻的企业家都在考虑慈善,我希望高盛未来可以更加活跃于深圳。
在深圳,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对中国经济和本届领导有信心
财新记者:高盛从“两会”中读到的信号是什么?
史华兹:全球各地不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焦虑、怀疑,但这一点都没有改变我、改变高盛对中国的信心。我1980年就来中国,期间频繁到访中国,过去两年一直住在北京。
自去年3月习近平当任以来,我认为这一年是中国及其领导层很成功的一年,改革路线图铺开,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致力于改革、开放。放缓增长,这并不让我觉得悲观,尽管增速放缓,但追求更有质量、可持续、平衡的增长反而让我觉得乐观。
当我朋友担忧说,中国经济从30几年的两位数增长降到7.5%,也许还会再降,我是觉得中国不管以7.3%、或相对较低的速度增长速度,都很了不起。
我更加关注的是这一届领导层,我对他们很有信心,因为这届领导很明智、富有战略眼光、对改革有认识深刻,我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两会中读到的信号都是积极的,当下中国领导正在着手所有应该做的事情,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是这样。
财新记者:怎么理解中国领导人的国际举动也很明智?
史华兹:习近平正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开展行动。我认为中国在全球事务上的参与更多,我们看到习李多次出国访问,并邀请外国元首访华,今年将有很多重要外国领导访华;中国领导在国际贸易和投资协议中发出信号,中国希望更多地参与,这是习近平和国务院议程中的重要事项;今年5月,中国将围绕WTO《信息技术协定》(ITA)的扩围进行谈判。
我认为这些说明,中国正在全方位行动:中国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体,2013年GDP达9.3万亿美元,主动参与全球事务,这是明智的战略。
财新记者:你对中国经济增速降低到7.5%感到乐观,但7.5%这个数值目前争议很大。
史华兹: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觉得不必要有这种争议。
人大会议闭幕时,李克强将中国2014年经济增速定在7.5%。但几天后,楼继伟说经济增速可以是7.3%,也可以是7.2%,这可能会让有些人紧张,我听着觉得,楼继伟说得很对,因为不管是七点几,这个速度仍然是全世界最快的增速。中国正在转型中,转向更多改革、更市场化、更加开放的经济,这一过程不只需要一两年,而是会持续习近平全部任期——十年,甚至更长。
我对中国自信在于,路线已明,战略已定。
财新记者:“两会”后,高盛的中国战略是否会作出调整?
史华兹:高盛依赖于中国的市场。我是高盛集团的副董事长兼亚太区董事长,是高盛有史以来在中国最高级别的合伙人,也是在中国最高级别的华尔街高管,我对中国的热爱和高盛对中国的热爱一脉相通,高盛致力于中国业务,我们已经投资中国20年了,期间学到很多,每年都有所进步,会继续长期致力于中国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