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山区讲台上的老师致敬(组图)
时间:2014-03-26 14:59 浏览次数:
刘正堂 资料图熊照才在课堂上 资料图 一步一个脚印,他们真的很不容易,却一直坚持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昨日,在云南省校长大会上获得“教育功勋奖”的代表,许多都
熊照才在课堂上 资料图 一步一个脚印,他们真的很不容易,却一直坚持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昨日,在云南省校长大会上获得“教育功勋奖”的代表,许多都是知名学校的校长或老师。比如云南大学何天淳、昆明理工大学华一新、云南师大附中杨淑芬、云大附中沈紫金、建水一中金洲、昆一中赵灿东、云南师大附小周群等。不过,我们更想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边远的山区,同样是三尺讲坛,他们比城里老师更不容易,却做出了不亚于大学教授的成绩。 水富县首位双语教师 刘正堂:30年坚持只因一句“老师好” 讲台下的可爱孩子,尽管衣衫破旧,全都光着脚板,但都有一双求知的眼睛。 30年前,昭通水富县太平乡二溪村小学教师刘正堂第一次走上讲台。当13名学生齐声问候“老师好”时,他激动不已,并默默发誓“一定要当好一名山区老师”。 1980年,刘正堂教书的第一年,13名学生只有4名会讲汉语,为了适应苗汉杂居地区的双语教育教学,他主动请教苗族群众学习苗语,成为水富教育史上第一位双语教师。他所在的三星坝地处高寒山区,当地群众以马铃薯、玉米为主食,很多贫困家庭的学生因交不起书本费而辍学。刘正堂平均每学期家访60余户次,动员40多名学生回校,他所教的班级入学率、巩固率连续14年达100%。在国家还未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时,为了不让孩子失学,刘正堂在22年中,先后为学生垫付课本费、杂费、作业本费6000多元。在他的记忆里,就没有完整地拿过一个月的工资。当他的学生大学毕业,有了不错的工作和收入后,刘正堂说:“我不羡慕你们的收入,但高兴你们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2004年,因校点撤并,刘正堂来到二溪村小学任教,除了担任班主任,还兼管学校食堂。为了保证学生食品安全,“伙食团长”刘正堂联系了相对固定的十几家农户购买蔬菜,从商店购买的东西也一定要检查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为了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他在近7年间利用食堂的剩饭剩菜喂养了50多头猪,无偿给学生食用。 “国家和人民给予我这么多的荣誉,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在二溪干一辈子,做一名平凡的山村教师!”刘正堂从教30余年中,先后获得水富县“师德标兵”、云南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 在麻栗坡一师一校点坚守27年 熊照才: 最大梦想是转为公办教师 从麻栗坡县城驱车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迂回曲折的盘山公路,一路颠簸到距中越边境线仅500米的一师一校点马林村上弄小学。那里,坚守着唯一的教师,他就是熊照才。 27年来,从青丝到白发,他始终默默坚守边疆,教书育人,从未提过调到条件好的学校上课的要求。因为他觉得“整天和娃娃在一起是种享受”。 1960年出生在董干镇马崩行政村一个苗族聚居村的熊照才,曾经是全村70年代末唯一到董干中学就读的高中生。1984年,随着麻栗坡县普及初等教育面临的师资紧缺,熊照才被聘为马崩小学的代课教师,此后15年,他辗转了4个一师一校点教学。目前,他所从教的上弄小学,招生范围覆盖5个苗族村,因隔年招生,每天都要上不同年级两个班的课。 在熊照才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里,除了桌子上堆满了一摞摞课本和书籍外,一个装满了治疗儿童感冒、肚子痛等常见药的大塑料袋引人注目,这是为孩子们突发疾病准备的。在上弄小学的7年间,熊照才没有睡过一天午觉。“不敢睡啊,教室外面的水泥台很高,总担心娃娃们跌倒。” 利用午休时间,熊照才要么批改作业,要么给后进生补课。“群众议论哪家娃娃学习成绩差,就等于说哪个老师教的不好。我必须努力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教学生就像种庄稼一样,当好一个尽责的‘农民’,我就问心无愧了。”熊照才经常这样勉励自己。 从教27年来,因教学成绩突出,他多次荣获镇、县和省级“优秀教师”称号。由于普通话不太好,熊照才的职称至今仍是小学一级教师,但他并不遗憾。“转为公办教师是我最大的梦想,得到群众的认可,学生的尊敬,我已经很满意了。”熊照才说。 (刘超)(
上一篇:
吉林省将用“红黑榜”形式定期曝光问题产品 下一篇:
浙海院后勤服务处下属服务中心及经营实体推行企业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