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章先生说,面子是大家的,日子是自己的,婚礼简朴或者热闹,都不能代替日后的每一个日子。即便在现在的婚礼普遍铺张浪费的背景下,也有好多人坚守自己,或者旅游结婚,或者参加集体婚礼,或者举办简朴的传统婚礼,有一辆车不要的,有骑摩托的,甚至有骑毛驴的,照样喜兴,或者说更喜兴。这样经济上没有负担,心理上也没有负担,而且净化了铺张浪费的空气,这岂不是很好?如果要跟风,就跟这样的风好了。
清华大学副教授蒋劲松说,不仅是提倡简朴婚礼,而应该创造一种不浪费的隆重仪式,比如隆重公益捐款等。西方人也不是不花钱,但是,他们不像国人这样把钱花在大吃大喝上,比如他们愿意花许多钱旅游、买书、听音乐会。我觉得在乡村可以提倡包电影来为村民大众娱乐。
红白理事会期待推广
许多中老年朋友都津津乐道,三十年前,中国人的婚礼都很简单,领导给证婚、同事或乡亲们凑过来,发点喜糖、花生瓜子就结了婚。一位老人笑谈:不办婚宴不一定不幸福,我们那代人离婚率比现在的年轻人低得多。
随着改革开放,婚宴的“复兴”与铺张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
但也有一些基层组织、特别是比较强有力的村两委看到了婚宴给大多数人带来的沉重负担与种种流弊,及时进行着遏止与疏导。
以深州市梁家庄村为例,20年红白事不设账桌,结婚只随不超过5元的乡亲礼,早已成为村里约定的习俗。嫁过来的姑娘家有不同意的,村里负责去做工作,做到入村随俗。简朴的婚宴,并没有降低村里的幸福指数,反而家庭、邻里之间更加和谐。
在保定市安新县大淀村,村两委坚持引导村里红白喜事简办,15年来,全村300多对新人结婚,以每人少花一万计,就是300多万元。
这样的例子各地都有,现在许多地方由村两委组织红白理事会,指定婚宴标准、规模,很受村民欢迎。
平山县坪岭村党支部书记石玉秀说,其实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婚宴浪费这个问题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避免。总体上说,农民经济上还是弱势,他们也不愿意铺张,许多时候是碍于面子,村里能够引导他正好有了正当的理由。我们这里开会经常给村民讲不要浪费,村民办喜事前村两委要先去,有大操大办苗头的就干预。至今村里还保持着简朴热闹的风气,亲友们来贺喜,也招待,饭菜都是村人帮忙做,每桌十个、八个菜,成本不超过一百元,量少、桌少,剩下一点菜也能分着吃掉,就没有浪费。
一位社会学者说,如果各级党委、政府能够重视,红白理事会很容易推广,因为得民心顺民意。在宣传教育的同时,一些制度性的管理是有必要的,最近中央出台规定,禁止餐饮业设立最低消费,婚宴的包桌其实也是一种最低消费,有关部门应当出台干预性政策。另外,大规模的婚宴聚餐,食品安全就是个首要问题,也亟须监管。在中央倡导厉行节约的大背景下,婚宴浪费不难治理,很容易管住,因为大部分人在这个问题上,愿意有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