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报道“儿童牛奶被曝含多种添加剂”,大意是记者发现儿童牛奶中含有“十几种添加剂”,“专家”表示大量摄入这些添加剂不利健康,所以“建议少喝”。
这类报道的基本思路是:食品中添加了“添加剂”就有问题;添加剂种类越多,就越令人怀疑;只要是添加剂,就会“长期大量食用有害健康”、“专家建议少吃”。
这是一种很低级业余的报道。食品中的添加成分,有的是强化营养,有的是改善性能,有的是提高风味口感。每一种成分的使用都有国家标准的规范——所谓“标准”,就是按照它的方式来使用,会获得特定的功能,但是不会带来健康风险。
在标准的制定中,已经考虑了儿童、老人、孕产妇等等特定人群。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就意味着按照该标准使用,对这些人群也不会产生健康风险。而“含有XX种添加成分”,也从来不是有害与否的标准。科学家们对“同时使用多种食品添加剂,是否产生风险”的问题,也做过深入的评估,结果是:不会。换句话说,只要每一种食品添加成分的使用都符合国家标准,那么就不用担心它“有害健康”。
这类报道中记者的所谓“曝光”,不过是把这些食品标签上的信息重复出来,再借所谓的“专家建议”来吓唬读者而已。厂家既然敢把这些成分标注出来,当然会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这样的“曝光”,自然就毫无价值。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儿童牛奶”就是一类靠谱的产品。各种儿童牛奶,往往就是添加了一些“功能成分”,宣称有各种各样的“功效”,然后就卖出高价。一方面,这些“功能成分”的作用就没有很明确的科学证据,往往是科学家们“在特定实验中显示或许有XX作用”,商人们就已经在说“吃了添加它的食品就能够如何”。另一方面,那些特定的功能成分完全可以从多样化的常规饮食中经济实惠地获得,并不需要非从牛奶或者别的特定食品中添加来得到。
对于任何食品,风味口感都至关重要。儿童食品的所谓功效,是用来吸引父母的。绝大多数的小孩子,不会因为“吃了营养好”而去喜欢不好吃的食品。儿童食品要能卖出去,在外观、风味、口感上吸引小孩子,才是成功的关键。很多情况下,风味口感的提高,都要以增加“不健康”的成分为代价。比如说,“增加甜味”是吸引孩子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手段;“酥脆”是孩子们更喜欢的口感。二者的获得,基本上是以增加糖和脂肪来实现。
简而言之,大多数的“儿童食品”都是营销噱头,除了让家长们通过多花钱而获得“关爱孩子”的心理感觉,在营养上的价值微乎其微。甚至为了获得吸引孩子们的风味口感,营养组成方面可能还不如普通食品。对于家长们来说,不要被眼花缭乱的“功效”迷花了眼,认真地看看营养标签和成分表,了解一下它的不同之处,并不难判断出它们卖高价的原因是否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