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奶业协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从去年开始,牛肉价格非常好,一些奶牛养殖户开始卖牛,呼和浩特市地区市场上销售的牛肉很多是奶牛肉。
这位负责人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内蒙古奶牛存栏头数较往年减少1/4,原奶短缺1/3。一家大型乳企的所属牧场高峰时存栏奶牛3000多头,而当下不足1000头,多数养殖小区关闭。在内蒙古,伊利集团过去一天能收购原料奶1万吨,现在只能收6000吨。2012年夏天,伊利集团和蒙牛乳业两家在呼和浩特地区一天各自能收购原料奶2000吨,现在各自不足700吨。
该负责人介绍,业内保守估计今年内蒙古奶源缺口约200万吨上下,今年的奶荒,是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目前,养奶牛利润微薄或无利润,致使奶牛养殖户逐渐减少,虽然今年原料奶收购价上涨了,但养奶牛的产奶周期是两年多,中小养殖户不知道以后的价格会是什么样,不敢养,这就成了恶性循环。
内蒙古自治区奶业协会对内蒙古各盟市奶牛养殖户养殖意愿初步调查显示,目前,养殖散户积极性不高。拟扩大养殖规模的主要是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维持现有养殖规模的主要是饲养管理技术差、奶牛单产低、牛群结构不合理的中小户及处于亏损或持平状态的养殖户;准备退出奶牛养殖的奶户基本都是散养户。
王建龙分析,奶源不足的另一个原因是进口奶粉锐减和价格大幅度上扬造成的。由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干旱和新西兰进口恒天然集团毒奶粉事件,进口的奶粉锐减、价格攀高,造成了乳品加工企业生产酸奶、冰激凌、雪糕等乳制品原料的短缺,原来可以由奶粉替代的产品改用鲜奶替代,造成了乳品加工企业使用国产奶源补缺,抢奶由此而发。
养殖户与乳企捆绑是出路
11月14日,奶牛养殖及原奶生产商原生态牧业开始公开招股。值得注意的是,招股说明书基础投资者名单中有蒙牛乳业的身影。蒙牛将认购其6000万美元股份。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蒙牛乳业为了布局上游奶源而做的投资选择。
除了蒙牛乳业布局奶源以外,伊利集团近期也频频出击。继投资辉山乳业之后,近日伊利集团与意大利最大的乳品生产商斯嘉达公司在上海宣布正式达成战略合作。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行业研究员林平表示,这些举动,主要原因在于奶源紧张,企业需要构建外部奶源通道。但无论如何也要加快建设本地规模养殖,然而现实困难重重。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内蒙古建设一个百头规模养殖场至少需要投入300万元,而国家拔付内蒙古发展规模养殖场建设方面资金每年只有7000万元,而且只能用于现有存栏3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的改扩建,可以说规模养殖建设资金匮乏。
内蒙古自治区奶业协会在“内蒙古奶源基地建设情况”的汇报材料中说,目前伊利、蒙牛只建设了部分自有牧场(内蒙古33个,其中伊利自建牧场25个,存栏5.3万头;蒙牛自建8个,存栏1.7万头),其他均以奶联社、养殖小区及散养为主。国家安排给伊利、蒙牛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要求企业进行资金配套,但合作建设规模养殖场的进度缓慢。
在王建龙看来,现阶段奶价上涨应该是一个理性的回归,当然这种涨价是缓慢的、阶段性的。同时在养殖中要破解养殖户与加工企业分离现状和养殖奶牛贷款渠道畅通问题,尽快转变养殖机制是未来的方向。
林平说,当下奶牛养殖户、生鲜乳收购站和乳品加工企业之间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利益相关机制,往往是地位强势的乳品加工企业独家定价,处于弱势的奶农只能被动接受,没有话语权,养殖户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抢奶从奶企之间蔓延到养殖小区,奶源紧张也从另一个方面推高了奶价。内蒙古要按照相对集中、重点突破的区域布局原则,重点开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进一步优化奶牛产业布局。
在王建龙看来,下一步要坚持不懈地推动牧场适度规模养殖,加大推进中小户和散户形成规模化养殖,迅速形成生产力。同时,改革乳品加工企业股权结构,吸引养殖户参股或被企业收购,将养殖户与乳企绑在一起,这会是内蒙古乳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出路。(本报呼和浩特12月2日电 李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