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乃育作 (新华社发)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不再把粮食安全局限于传统的生产环节,而是综合考虑生产、市场、储备、贸易、调控等在内的整体方略。
【现状】
粮食安全基础尚不稳固
自2011年起,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2012年大豆进口5838万吨,占消费量的8成。近年来,三大谷物进口量也逐年上升。农产品供求格局已从原来的“总体平衡、丰年有余”过渡到“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短缺”,直到目前的“长期处于紧平衡”。随着城镇化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每年新增粮食需求超过200亿斤。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
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出发点,就是在坚持粮食生产不动摇前提下,明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优先次序。过去强调保所有粮食品种,现在看来难以达到,要明确重点和取舍。文件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样的定位,绝不是减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不能误读为可以放松国内粮食生产,而是要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先把最重要的保住。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政策】
价格补贴一举多得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大宗农产品内外价差扩大,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的传导越来越直接。一号文件关注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出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认为,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兼顾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既有价格支持的特征,又有直接补贴的性质,既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又尽可能减少对市场的干预。
一号文件还明确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的启动时间和地区。财政部和农业部日前先后表示,今年要推动开展东北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选择大豆和棉花,是因为这两个品种种植区域比较集中便于试点,国内大豆绝大多数在东北种植,棉花60%以上产量来自新疆。这将为“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探索提供经验。
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是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一个基本点。2012年,我国谷物首次全面净进口。进口量虽不足国内消费量的3%,但依然创下本世纪以来新高。2013年1月至10月,我国进口谷物197亿斤。据测算,进口农产品相当于利用了国外7亿多亩耕地面积,占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的近3成。今后为减轻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可避免。
【未来】
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号文件在继续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为文件的一大亮点。我国粮食实现“十连增”,但却以消耗了大量的耕地、水资源为代价,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也刚性增长。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要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需及时调整农业技术路线,以优质、生态、安全为要求,普及推广控肥、控药、控添加剂等技术,切实落实属地责任,健全监管制度机制。
确保粮食安全还要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要适应农产品市场结构变化的新形势,加快构建分品种、多层次、多主体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对粮、棉、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通过目标价格、最低收购价、储备制度和进出口调控等手段,引导大中型企业发挥稳定市场和价格的作用,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对蔬菜、瓜果等鲜活农产品,通过及时发布供求信息,优化市场贸易环境等方式,引导市场有序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