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今日要闻 >
中国乳业经历转型期阵痛:奶价上涨慢奶农大量退出
时间:2013-12-19 20:01  浏览次数:
原标题:奶农大量退出 中国乳业经历转型期阵痛

  冬日凌晨5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的草原上漆黑一片、寒冷刺骨,但奶农安枝此时已经开始熟练地给几头“黑白花”奶牛添草、喂水、擦拭乳房、挤奶……

  10年来,这样的生活安枝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可如今她开始盘算着将这些朝夕相伴的奶牛卖掉。

  “自从来到(奶牛)小区,啥罪都受了。得关节炎、腿疼、手疼都是正常病。可就是不挣钱。”安枝说,近年来饲养成本上涨太快,奶价上涨太慢,养牛已经几近亏本。“现在大家都等着,奶价涨点就再养两年,涨不起来就得卖”。

  10年前,安枝卖掉了城里的房子,加上积蓄凑了七八万元买了4头奶牛,怀揣“致富梦”举家搬进了当地的一个奶牛养殖小区。她说:“如今回去,工作也没有,房子也没有,这10年就是耽搁下了。”

  21世纪初,奶业在中国被认为是朝阳产业、致富产业,多个省区都开始兴建奶牛小区和奶站。在内蒙古,顶峰时期的奶站数超过了4000个,平均一个苏木(乡镇)就有6个。

  在政府鼓励下,成千上万的人加入到养牛“大军”中。中国乳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千家万户分散养殖、集中挤奶”的乳业模式。

  “最开始呼和浩特统计才15万头奶牛,不过两年就猛增至100万头。你想想力度有多大。”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于光军说。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中国乳业开始了一场改良革命,对质量的要求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粗放的散养模式下,大部分奶农的牛奶很难符合新标准。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店村奶农刘润发说:“现在奶站根本看不上我们这些散户,三天两头找麻烦。给钱不及时不说,三五天就说奶里‘有抗’,只能倒掉。”

  饲养成本上升再加上牛奶质量不达标,散养奶牛几乎无利可图。近年来,许多奶农开始卖掉奶牛、另谋生路。2012年末,肉牛价格一路飙升,全国出现了大范围的“卖牛潮”。

  黑龙江乳业协会秘书长张维银说,以前的卖牛现象是区域性的,“但此次是全局性的,呈遍地开花之势”。

  呼和浩特市周边曾有许多“奶牛村”,但记者近日走访时,“奶牛村”冷冷清清,难觅奶牛踪影。

  据企业估算,在过去的两年里,奶业第一大区内蒙古有50%的散户退出,第二大区黑龙江的散户屠宰了60%-70%的奶牛。目前全国的实际奶牛存栏量要远低于账面数字。

  据统计,2008年全国有奶农260多万户,2012年只有不到200万户,今年的户数估计还要下降10%至20%。

  实际上,中国在改革乳业之初就预料到散户退出的局面,也开始加速布局“规模化养殖”,希望能补上散户退出后的原奶供给缺口,但规模牧场的建设遇到资金、土地等瓶颈,发展速度要远低于预期水平。

  散户大量减少、奶源补充不足,导致今年下半年以来发生了全国性“奶荒”。在沉寂了近5年之后,牛奶再次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争抢奶源”的现象在各大奶业主产区十分普遍。

  于光军认为,“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仍是中国乳业发展的趋势,由此产生的奶源偏紧是转型必须付出的成本,是一个短期的阵痛,终将过去。(记者林超 李俊义 张玥)




上一篇:企业自曝中国奶粉全球最贵秘密:渠道商赚一半   下一篇:11月CPI今公布或涨3.1% 涨幅或连续三个月超3%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