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的转型“样本”
湘鄂情去年以来的密集转型动作,曾让投资者和分析师都“摸不清头脑”。
东北证券行业分析师周思立表示,湘鄂情的大举并购,已经无法准确定位其所属行业。所以自2013年4月以来,已经难觅湘鄂情的研究报告。而投资者则在股吧里讨论,“孟凯要么是超人,要么就是发烧。”
总结湘鄂情的转型,可以发现两个特点,一是紧跟热门产业,一是紧跟政策风险。
紧跟热门产业进行并购和转型,在A股市场上并不少见。
据上市公司2014年一季报及中报预告分析,业绩增长较显著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通信、传媒、计算机、休闲服务等行业。不少公司结合社会消费热点,实行“跨界”经营。2013年以手游、网游、环保为主的新兴行业成为上市公司转型大热门。部分公司虽然主业与此并不相关,但积极投身其中,希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根据《证券日报》统计,A股市场,多数主业转型公司是在主业自救无望、无路可退甚至被ST处理后,匆忙重组转型。这种带有应急、救火性质的被动转型约占转型公司的80%以上。此类重组和转型的效果,短时间内难以保证,很多公司即使扭亏为盈也与新主业无关。也有一些公司的转型是通过投资新领域、开工新项目、置换资产等手段另辟战线、试水新业、主动完成的。此类公司占主业转型公司的比例不到10%。
据媒体报道,有孟凯好友曾表示,孟凯具有十分敏感的政策意识,且消息灵通。孟凯喜欢结交朋友,从北京第一家店开业,他就养成了亲自去给包厢里重要客人敬酒的习惯。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孟凯也表示,他的投资意向和人脉资源大多来源于湘鄂情餐饮的客户。
“中科院之前也经常来我们这里吃饭,所以要谈业务合作也十分方便。”
孟凯对于宏观政策的敏感度,早在2012年其率先提出转型大众餐饮就能看出来。这一年,湘鄂情以8000万元收购了龙德华餐饮,以1.35亿元控股上海齐鼎快餐,还以8000万元向深圳市海港饮食管理有限公司增资并持有其45%股权。
但是,政策的变化,以及带来的影响,还是令湘鄂情措手不及。尽管较早开始谋划向大众餐饮转型,但餐饮业已经无法作为主业支撑湘鄂情这家上市公司。
我的环保业务背后的科技是来自德国的实验室。是德国的老教授研发的。我虽然不懂,但是我相信外国的科学家不会骗我。再说大数据,中科院是什么地方?中国最厉害的科学家都在那里。我相信中科院的技术! ——湘鄂情董事长孟凯
■记者手记
孟凯:剥离主业不后悔
第一次见到孟凯,是在鼓楼外大街的湘鄂情门店。酒楼门口的大树在正午阳光里显得格外繁盛,树下的湘鄂情牌坊应该久未清洗,已经略显陈旧。
这里,就是A股餐饮业龙头上市公司“湘鄂情”的总部。湘鄂情,一度是中国高端餐饮企业的样板。
停车场边上,一个保安说,这家门店邻近4个“大院”,一到吃饭的时间就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好车。“以前哪里有现在这么多空闲的车位?”
2009年湘鄂情上市之初,媒体对这家公司的赞誉不断。“中国连锁正餐业的翘楚”、“中国餐饮新首富”、“湘鄂情带动中国餐饮上市热潮”……一时间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时隔五年之后,见到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孟凯,他给记者的印象是,走路风风火火、说话嗓门很大。
见到孟凯,难免要提及市场对这家公司转型的疑问。
“为什么不转型做食品、农业这些门槛更低的相关产业?”回答这一问题时的孟凯却显现出对于知识和科技的强烈向往和推崇。
“我的环保业务背后的科技是来自德国的实验室。是德国的老教授研发的。我虽然不懂,但是我相信外国的科学家不会骗我。再说大数据,中科院是什么地方?中国最厉害的科学家都在那里。我相信中科院的技术!”
除了外界对其业务转型的好奇,记者也想知道,做出剥离餐饮业务、投拍影视、玩互联网这些决策,孟凯究竟作何感想。
在此前的采访中,记者也曾经和湘鄂情主管餐饮业务的高管对话,那位高管对于餐饮行业的眷恋溢于言表。
然而孟凯的回应让我有些吃惊。
“不遗憾,不后悔。”孟凯说,他把这一次的密集转型,看成他人生中的二次创业。“八项规定?我无条件支持。光盘行动?我也无条件支持。他们不能来吃饭,但湘鄂情不能死,所以我必须要转型。高端餐饮行业我已经做到极致了。所以我不遗憾。”
可是说起湘鄂情餐饮的未来时,孟凯还是有些激动,他解释道,湘鄂情剥离餐饮是指剥离出上市公司,不想给股民造成损失。而未来湘鄂情的酒楼将由孟凯个人出资来接盘承担损失。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孟凯提及刚刚被调查的某位国企高管并将自己与那位高管对比,他问记者“你说我是不是有良心的企业家?”
这个问题,他问了两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