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河价值一期,今年以来取得了33.7%的增长。上海明河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投资总监张翎日前在采访中他说,“快速消费品行业中我最看好的子行业就是速冻食品。这个行业和六年前已经有很大变化,它已经步入一个寡头垄断时代,未来市场份额将集中到少数企业手中。”
在投资中我们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个板块。对于创业板来说,最终肯定有大量的公司发展得不好,市值不断降低,但是也会有一些公司翻几十倍,这是可以从2004年开始中小板发展的十年中得到检验的。
对我来说部分板块涨幅大或许是好事,恰好可以借此机会调整自己的持仓结构。举个例子,中国市场的特点就是羊群效应非常明显,去年白酒股一度疯狂,而很多其他行业都在下跌,恰好给我们机会把白酒逐步换成目前的速冻食品行业。
首先我看好食品行业,最近几年大陆和台湾的首富分别是娃哈哈和旺旺的老板,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这是中国巨大的人口赋予优秀食品企业的“红利”。因为食品 行业虽然没有诸如“苹果”、“特斯拉”这样的创新企业显得高端洋气上档次,但如果能管住全世界1/5人口的嘴,这样的成就和这样的市场价值,会丝毫也不逊 色于前二者。可口可乐和星巴克,如果今天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你可以想象一下它们的市值。
食品各子行业里面,我们认为空间最大且当前能看得最清楚的就是速冻食品,当然我们也跟踪速冻食品行业五六年,这个行业和六年前已经有很大变化,它已经步入一个寡头垄断时代,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是被少数企业所享受的。
速冻食品未来的增长最大的因素来自于人口,城市中未来消费的主力军80后、90后,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超市渠道购买来获得速冻米面食品,巨大的人口基数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增长的驱动因素还来自于成本,自制的速冻米面价格未必会比企业集中式的采购生产价格便宜多少,更何况还有劳动力成本。所以从经济角度看,速冻食品会更加普及。社会分工是个必然趋势。
增长的驱动因素还来自于行业集中,这么大的行业,未来市场份额一定会集中到少数公司手上,这是从过去的方便面、奶粉、饮料等食品行业其他子行业发展竞争中得出的必然规律。所有这些行业中优秀的龙头公司自然会享受一个非常长期的增长过程。
张翎:其实所有食品企业估值都面临非常大的争议。茅台一度估值到六七十倍,现在十倍多,很难说哪个是合理的。而去年大家都说速冻食品的安全风险,导致去 年一度速冻食品龙头三全食品(14.85,0.25,1.71%)市值跌到1倍PS(市销率),我想说相比去年同期一些三线白酒无品牌、无渠道动辄给三四 倍PS,1倍PS对于一个朝阳行业市占率第一的公司是一个近乎侮辱性的估值,当然也毫无疑问是巨大的机会,幸运的是我们把握住了这个机会。
国内市场短视现象严重,这种短视严重表现在投资者往往过于看重EPS(每股收益),看PE(市盈率)。但是对于成长期的公司这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处于 扩张期的公司往往都是用费用率换市占率。这时大家好像只看到费用上升,没有看到利润体现。一定时日之后,就会发现它的边际收入增长大于边际费用的增长。
上海家化(40.97,1.10,2.76%)(600315.SH)是典型的例子。2006年~2007年上海家化是40倍市盈率,净利率只有6 %~7%的水平,而随着产品的成功和市场的扩张,公司之后便是边际收入增长开始慢慢大于边际费用增长,净利率也不断提升。出现、收入、利润市值都不断提升 而PE逐步下降的格局,如果因为当时高PE而不敢投资,只能说明还没搞清楚成长型消费品企业的投资逻辑。我总结对成长期公司的投资,最重要的是收入端,没 有收入稳定或快速增长,哪怕包装出一个很漂亮的EPS那也是没有意义的。
速冻食品龙头企业,也正处于净利润率底部和市场份额持续扩大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只要公司不犯方向性错误,在寡头环境下,长期的收入增长肯定远远超出费用增长这毋庸置疑。
市场上有几种观念认为它们将会面临很大的威胁,比如有的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速冻食品最大的威胁,但是我们论证过,消费者日益提升的食品安全和品质上的诉求恰恰是它最大的增长动力。一句话,食品安全对行业龙头企业来说是天使而不是魔鬼。
五六年前,食品行业是乱战,其后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缘于价格战最终比的是成本,越放松食品安全以节省成本的企业市场扩张越快。但当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提升,不愿意用廉价来换取质量有瑕疵的食品时,那些对质量把控严格、在食品安全上持续投入的大企业就会真正享受到品质上的“红利”。这也可以从过往的数据 中得到印证,在过去五年,速冻食品的龙头公司收入增长速度快于行业平均增速,说明大企业越来越有优势,而低价散装速冻食品和中小区域型速冻食品企业正在消 亡和淘汰。
方便面、空调等行业门槛高吗?仅从生产制造角度看当然门槛不高,但方便面行业、空调行业都经过了从几百家企业残酷竞争 淘汰后仅剩两三家企业瓜分市场,这个门槛就极高了,现在有谁新进入这两个行业能赚到钱?所以,我理解的速冻食品行业的门槛正在越来越高,用时髦的话说就是 护城河越来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