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粮油 >
我国粮食大
时间:2013-12-27 16:24  浏览次数:

  本文以对黑龙江粮食产业的系统调查研究为基础,综述和评析该省跃升为“全国第一粮食大省”的主要成因、重要标志和重大意义,阐述粮食大省“由大转强”应具备的基本标准,探讨我国粮食大省“由大转强”的必要性和重要措施,并提出我国粮食大省“由大转强”的对策建议。

  2012年,黑龙江省在上年粮食总产量登上1100亿斤台阶、跃升为“全国第一粮食大省”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增长到1250亿斤,保持总产量、商品量居全国“双第一”的粮食大省。

  黑龙江省粮食产业在全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黑龙江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省耕地面积1151.6万公顷,农民人均耕地10亩;水资源总量810亿立方米,平均每亩耕地拥有水量468立方米;天然草原面积约433.3万公顷。其中,主要耕作土壤为黑土——属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典型的黑土面积约为7万平方公里,属难得的稀有资源;土壤结构好,有机质含量高,微量元素全;农区地势平坦,并且耕地连片,水源充足,具有发展现代化、规模化、机械化粮食生产、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粮仓的优势条件。近年来,该省粮食产业日益呈现以下重要特点:

  (一)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

  在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结构中呈现一个重要特点,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的玉米、稻谷和大豆等三大作物,都占据重要地位。以2010年为例,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1139.1万公顷,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0.425%。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在高基数之上再增加到1250亿斤,比上年增加140亿斤。其中,玉米增幅最大。从2008年以来的5年间,黑龙江省增产粮食总量高达457亿斤,占全国同期新增粮食产量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

  (二)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

  黑龙江省地处北纬45度,是世界三大寒地黑土带之一,拥有发展绿色食品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全省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原生状态,天蓝水碧、四季分明。漫长的寒冬阻止了病虫越冬,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和农药使用量。夏季昼热夜凉,干物质和微量元素积累多,产出的农产品口味纯正色香、质量安全可靠、营养全面丰富。

  近年来,全省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优势,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其重点是抓好绿色食品总量扩张、优化质量、全程监管、品牌整合和市场开拓,促进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壮大,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据统计,到2012年末,黑龙江省绿色粮食等各种作物种植面积高达6700万亩,实物产量3510万吨,全省“三品”认证数量达到10807个,其中绿色食品达1054个,居全国首位。目前,黑龙江省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最高的省份。

  (三)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仓

  随着黑龙江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从2004年到2011年的8年间,全省粮食总产量从627亿斤增长到1114.1亿斤,尤其是从2010年开始,全省粮食总产量实现历史性跨越,跃升为全国第一位。与此相应,人均粮食占有量逐年提高:2011年达到2907.98斤,2012年再升为3383.45斤,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时,黑龙江粮食商品率不断提高,由新世纪初的70%上下,提高到目前的82%以上,向全国贡献的商品粮数量大幅增加:仅2006~2010年的5年间,黑龙江省贡献的商品粮累计达到3229.5亿斤,粮食优质率依然保持在90%以上的高水平。目前,在我国现有的13个粮食主产省区中,能够调出较大数量商品粮的省份已为数不多了,而黑龙江省始终是佼佼者。黑龙江省用占全国1/10的耕地,生产出全国1/7的商品粮,可养活全国1/6的人口;粮食产量、粮食增量、粮食商品量和输出量,均摘下中国“第一粮食大省”的桂冠。

  黑龙江省发展现代粮食产业的“五大”特点

  今日之黑龙江,无愧于“中华第一大粮仓”的美誉。那么,黑龙江省近年来是如何跃升为全国第一粮食大省的?走访广袤的黑龙江大地,就会得到明确的答案。这就是一连串“大”字:大水利、大农机、大流通、大科技、大合作。这“五大”,有力地挖掘出黑龙江粮食增产的潜力,不断探索现代化大农业的道路。

  (一)大水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黑龙江省以大步伐发展“大水利”,建设灌溉大系统,绘制出建设“大水利”的宏伟蓝图。全省在“十二五”期间,规划投资1500亿元,实施农田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滨水城市等“十大工程”,构建起“五大体系”:粮食安全水利保障体系、水资源配置与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城乡水利防灾减灾体系、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现代水利管理体系。迄今,黑龙江省完成国家“节水增粮”行动规划任务,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5000万亩;水库兴利库容达到120亿立方米,地表水调控能力由13%增加到18%;水田地表水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73立方米,为“十二五”全省粮食总产冲击1500亿斤目标夯实了水利基础。

  (二)大农机

  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黑龙江省近年来积极夯实“大农机”的装备基础,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黑龙江省在建立“大农机”格局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黑龙江省从2008年开始率先建设投资规模达到1000万元的现代农机合作社,经过5年的发展,至今已建成797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建设标准高、机具配备全、经营活力强的特点。目前,全省现代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总动力达到301万千瓦,入社社员的数量发展到11.2万户,入社土地面积达到593万亩,辐射土地扩大到4000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5以上。

  (三)大流通

  市场流通体系是配置粮食资源的基础手段。黑龙江省粮食部门以加快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服务宏观大局和服务“三农”为主旨,围绕省政府规划的“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积极开展服务,采取了一系列攻坚措施,开拓粮食“大流通”的市场网络,实现了“十二五”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良好开局。迄今,黑龙江省已与全国15个省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打开了广阔的销售市场,谱写了产区与销区合作共赢的“大流通”新篇章。

  (四)大科技




上一篇:粮食收储政策被指抬高粮价 国内高于国外   下一篇: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下调小麦产量预估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