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继续延续以国有和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产能扩张局面。在新增产能和贸易融资的双重作用下,我国进口大豆需求“剑指”6000万吨,港口库存消耗和国储大豆释放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这一节奏。因此,2012年我国大豆产业既是产能扩张的一年,也是“去库存”的一年。
在库存下降的背景下,预计2013年我国进口大豆需求将进一步大幅度增加。为使广大读者全面了解我国大豆压榨行业的现状,本期“粮情讲堂”特邀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分析师吕爱丽为大家讲解。
大豆压榨行业“三足鼎立”
粮油市场报:按出资性质划分,我国大豆压榨行业设计产能分布情况如何?外资在我国大豆压榨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否有所改善?
吕爱丽:截至2012年底,我国大豆压榨行业设计产能达到463193吨/日(1.39亿吨/年),其中进口豆设计产能达到406350吨/日(1.22亿吨/年),占全部设计产能的87.72%。
从2009年开始,在中纺大手笔收购,中储粮转战大豆压榨业,中粮新建天津、钦州大豆压榨项目,扩建黄海二期等国有企业大规模运作下,在2012年底,国有背景的大豆压榨产能迅速提高到118500吨/日,占到全行业设计产能的25.58%,打破了外资在我国大豆压榨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外资、国有、民营“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其中外资最强为“魏”,国有次之为“吴”,民营最弱为“蜀”。从微观设计产能角度来看,形成了益海嘉里集团、中粮中谷集团、九三集团位居前三甲的行业格局。中纺集团由于在2009年至2010年大手笔收购后,再无大的动作,导致行业排名由第三退至第六,取而代之的是九三集团、中储粮、山东渤海农业。
其中山东渤海农业因在2008年套保获得高额收益,加之近几年与银行的良好关系,在2008年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以每年新建一个规模在5000吨/日压榨厂的速度迎头赶上。其广西渤海农业在2012年8月刚刚竣工,在2012年10月又选址扬州新建5000吨/日压榨厂;中储粮在2009年后开始密集新建工厂,目前有6家压榨厂,其中天津临港油脂项目2012年8月才竣工投产,唐山项目一直在建设当中。
因此,虽然山东渤海和中储粮设计产能较大,但实际在2011年和2012年还未见其发挥产能的优势,预计2013年之后随着这两大集团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博弈行业“第三甲”的角逐将更加激烈。
粮油市场报:按行政区域划分,我国大豆压榨产能主要分布在哪些省份?各地开工率和效益情况如何?
吕爱丽:从产能分布的行政区域来看,山东、广东、江苏、辽宁、广西、黑龙江6省区设计大豆压榨能力位居前列。但是就开工率和效益而言,江苏、广东、广西最好,辽宁、山东其次,黑龙江最次。
其中黑龙江压榨企业100%使用国产豆,开机率最低;吉林按照国产、进口大豆比价选择使用,开机率近乎黑龙江;辽宁压榨企业因依靠大连港,主要采用进口大豆,因九三大连、九三铁岭、营口益海嘉里、锦州来宝经营情况较好,使得辽宁省压榨量在东北三省位居前列;山东产能最高,但产能闲置问题严重,近1/4产能限制,主要原因是贸易融资企业产能100%闲置,中小企业居多,开机跟随利润而定,产能利用率较沿海低;江苏在益海嘉里连云港、益海嘉里泰州和中粮张家港东海的带动下,开机率和压榨量较高;广西近些年后来居上,大厂林立。
粮油市场报:2008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后,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吕爱丽:2009年我国大豆压榨行业设计产能为0.94亿吨/年,2010年设计产能超过1亿吨/年,产能快速增加的势头并没有因为2008年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而得到遏制,到2012年,大豆压榨业设计产能已经达到1.39亿吨/年,较2009年增加0.45亿吨/年,增幅达到47.87%。
产能快速增加的原因是,2008年,发改委出台《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外资企业新建压榨厂的步伐得到遏制,但取而代之的是较有影响力的国企,例如中粮、中储粮、九三,还有发展较好的民营企业,例如山东渤海,以及利用大豆进口平台进行贸易融资的企业,例如日照昌华。
压榨原料以进口大豆为主
粮油市场报:2012年国内主要压榨集团对进口大豆原料的采购有哪些变化?采购价格如何?
吕爱丽:2012年1~11月,益海嘉里累计进口大豆600.74万吨,比2011年同期的713.59万吨下降112.85万吨,降幅为15.81%。进口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益海嘉里的压榨量和开机率。
渤海农业、嘉吉、中纺进口大豆数量虽然下降,但同期压榨量却较2011年提高,主要原因是拓展了原料采购渠道,如消化历史留存的港口库存、采购港口分销、国储释放等等。
2012年1~11月份,中储粮累计进口大豆339.60万吨,比2011年同期的124.93万吨增加214.67万吨,增幅达到171.83%。其进口大豆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2011年9月欧债危机爆发后,CBOT大豆期价暴跌,到2011年11月跌至1100美分/蒲式耳的低位。
中储粮身负国家调控任务,在美豆期价相对处于低位时开始补库。这一补库调控需求,使得中储粮2012年1~7月的进口量显著增加。因为低位补库,所以其采购价格显著低于同期国内进口大豆均价。
二是转战大豆压榨行业的需要。
中储粮除唐山项目尚未竣工、中储粮天津临港油脂项目2012年8月刚竣工外,其余4家压榨厂在2011年已经全部竣工。产能扩大,压榨需求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储粮进口大豆数量的增加。
2012年1~11月,我国大豆压榨行业进口采购均价为595.3美元/吨(CIF,未加税费)。其中显著高于进口均价的企业有:益海嘉里、嘉吉;显著低于进口均价的企业有:中储粮、汇福、中纺、来宝、渤海
粮油市场报:主要压榨集团2012年的开工及压榨情况有哪些变化?主要原因是什么?
吕爱丽:中粮、邦基、中储粮、渤海压榨量较2011年同期大幅度增加的原因如下: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荆州、中粮九江、中粮巢湖原本压榨菜籽,2012年在压榨菜籽的闲暇之余也进行大豆压榨,共计压榨了30万吨左右,占到中粮2012年新增压榨量的4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