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稳定市场价格,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12年国家继续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实行玉米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11月15日,国家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2012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粮调〔2012〕212号)和《关于2012年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收购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粮调〔2012〕213号),对今年的临储玉米和大豆收购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通知明确,此次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下同)为:内蒙古、辽宁1.07元/斤,吉林1.06元/斤,黑龙江1.05元/斤;国家临时存储大豆挂牌收购价格为2.30元/斤。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对实际水分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玉米,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高0.5个百分点扣量0.825%;低于或高于不足0.5个百分点的,不计增扣量;对大豆损伤粒率和热损伤粒率符合等内品要求的,不扣量。各指定库点要按照规定价格公开挂牌收购,对农民交售的玉米和大豆做到应收尽收,不限收、不拒收,切实做到敞开收购,保护农民利益。临时存储玉米和大豆收购期限截至2013年4月30日。
通知要求,中储粮有关分公司要合理布设收购库点,对售粮较为集中、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农民反映问题较多的地区要增设收购库点,扩大布点范围,方便农民售粮。要合理调度使用烘干设施,引导农民均衡有序售粮,避免出现农民集中售粮、排长队的现象。同时要主动延长收购时间,不让农民卖“过夜粮”。
通知指出,这次收购入库的玉米和大豆必须是2012年国产新粮,应符合国标等内品质量标准,不符合标准的粮食不得入库。对实际水分、杂质高于标准规定指标的,必须经过烘晒、整理达标后入仓储存。严禁从现有库存陈粮中划转或移库,违者将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通知强调,中储粮总公国家粮食局日前发布,目前,2012年秋粮收购已全面展开,东北地区粳稻和冀鲁豫地区玉米由于上市较早,收购进度快于去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中晚稻、玉米、大豆等秋粮收购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主产区粳稻每百斤收购价格140~157元,比上年同期上涨5~10元。东北地区玉米每百斤收购价格104~113元,比上年同期上涨5元;华北地区收购价格102~112元,与上年基本持平。主产区大豆每百斤收购价格224~240元,比上年同期上涨20元。应该说价格上涨是正常现象,因为国家的最低收购政策是逐年提高的。今年我国粮食实现"九连增",粮食收购价相对稳定,有利于农民准备来年的生产。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上涨的幅度还不够。农民关心的是接下来还会不会涨?
国内粮价是否上涨取决于三个因素
资深媒体人吴永亮:涨价不涨不太好说,要看市场,现在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个是国内粮食生产的总量,会发生一个大的变化,今年是“九连增”,应该说整体形势还是不错的,但粮价也不会涨得太高,因为“粮价带动百价”,粮价太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也不太好。总体来看,今年国内粮食总产不会有很大的起伏。第二个是看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现在粮食有点紧张,可能会引起国际粮价上涨。第三个还得看国内的消费,主要看工业方面或者是畜牧业方面对粮食的需求,如果工业和畜牧业发展很迅猛,它消费量就大,可能价格会涨一些。
但是,影响粮价的因素很多,每天都在变,不能轻易去做预测或者判断。未来的粮食趋势怎么样,我觉得我觉得肯定首先是有一个保护价,这个保护价在托底。
至于粮食市场对于农民朋友的影响,我们要看到,多年以来我们总把老百姓当做一个需要指导的,其实他就是一个经营主体,他们对于市场也有自己的基本判断。比如说,我舅舅在家里种地,他什么时候卖什么时候不卖,自己有一本账,这个帐对他个人来说是最合算的,就可以了,比如说有的猪他说我卖了,赔钱我也卖,为什么?他可以节约一点饲料钱,止亏,不用再往上贴钱,这是一种理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