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动态 >
当别人还在和海盗讨价还价的时候他已买下中国第一艘民营军舰护航(图)
时间:2014-01-13 12:07  浏览次数:

上海沙船业巨擘李也亭


上海沙船业巨擘李也亭


    李也亭,清朝末年航运业巨商、上海沙船业巨擘,曾一度垄断江浙沪的沙船业,旧上海著名家族商业集团“小港李家”的创始人。1822年,赴上海谋生,后在上海码头做沙船运输工人。由沙船营运而积累得资本,若干年后即独资创设久大沙船号,初拥有沙船十余艘,经营业务主要在江浙沪和京津之间。不久后又斥资收购上海黄浦江一座码头,命名为久大码头。后来,与同乡赵朴斋等商人合伙,涉足当时新兴的钱庄业,筹资创办了慎余钱庄、崇余钱庄、立余钱庄等新兴企业。在他的手里,小港李家可以称得上“宁波帮”中发迹最早、财力最雄厚、影响最大、传世时间最长的家族之一。跨越两个世纪,小港李家历经七代,人才辈出,遍布世界各地,至今享誉国内外,他们在众多领域谱写出各自的辉煌。
发迹于上海的

    小港李家第一人

    李也亭,1807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小港村。1822年,15岁的李也亭来到上海南市油码头曹德大糟坊兼酒店当学徒。那时,上海有很多沙船负责贸易往来,沙船是一种船体扁浅宽大,方头、方梢的平底船,这种船航行起来轻捷平稳,最大的好处是能坐滩,即不怕搁浅,“持沙行以寄泊,因底平稍搁无碍”,特别适宜航行于航道水浅多碛的北方沿海。南北物资交流,悉借沙船。南市十六铺以内,帆樯如林,蔚为奇观。每日满载东北、闽广各地土货而来,易上海所有百货而去。沙船贸易促进了上海的商业,奠定了上海的繁荣。

    南码头停泊着许多沙船,李也亭每天送热酒上船。日子一长,李也亭与船工混熟了。船上老大见他勤快机敏,便叫他到沙船上来做事。在沙船上当船工虽然工资极低,但允许附带货物,船主让出一部分舱位以供伙友带货之用。这是一种看似寻常、实质带有股份合作性质的极高明的经营方法。船家好说“同船合一命”,允许船工附带货物,船员也就成了这艘船的主人,如果遇到海盗或者大风大浪,船工没有理由不为自己的生命财产去搏命。这也说明沙船业确实是冒险的事业,但对于穷人来说,却也不失为发财的捷径。如果顺风顺水,那么只要从南北洋跑几个来回,便可赚得日后做生意发迹的本钱。

    19岁的李也亭听从了船老大的话,辞去糟坊的工作上了沙船,把自己的生死祸福交给了大海。李也亭的运气不错,他上船的这一年(清道光六年,1826年),正遇上清政府因为运河淤塞,把漕粮的河运改为海运,规定江苏各地的粮船均到上海交兑,然后直运天津、直沽。上海的沙船业适逢其时,正好大显身手。

    漕粮乃“皇粮国税”,运送漕粮为军国大事,因而颇为优惠:每运一石漕粮,官府贴水脚(运费)银4钱,并补“耗米”8升,承运一船,往往可得银数百两。此外还规定,运粮沙船仅载漕粮八成,其余二成可听凭船家带货,并且享受免税优惠。其好处还有很多,比如漕粮运到,返程时可自行揽货,所赚运费又是一大笔额外收入。

    李也亭赶上了好机会。凭借着头脑活络,说话分寸拿捏的恰到好处,精明的载货眼光,每次所带货物都十分畅销,几年下来积得了一笔可观的银两。宁波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当伙计时做个好伙计,但一旦有机会就要咸鱼翻身做老板。李也亭赚得银子没有急于回到乡下买田置屋,而是倾其所有买了一条船。很快,李也亭成了船主,却仍然身兼伙计,依旧风里来浪里去,南来北往,载货卖货,自然利润也就分外可观。他的沙船也从最初的一条变成两条、三条……数年之后,一度发展壮大到十几条,李也亭从船工变成船主,还建立了船队,进而成立了自己的船舶公司。李也亭名承久,遂把船舶公司起名为“久大沙船号”。随着船队的一天天发展,李也亭又买进黄浦江边一块滩地,建起自己的码头,取名为“久大码头”。

    咸丰三年(1853年),李也亭受命经办苏州、松江、常州粮道和浙江的漕粮海运任务。当时清军和太平军战事频仍,航路受此影响也不太平,李也亭紧紧抓住这个高风险但高利润的独特机遇,派出余下船只中的精良船只和水性较好的船员一同出海,也正是因为这次顺利完成出海任务,使得李也亭成为了上海沙船业巨擘,也为李氏家族数百年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由航运迈向金融

    跻身上海滩

    为了南北航运贩卖货物融资,李也亭将目光投向金融业。经营沙船需要相当的流动资金,为此必须向钱庄借入大宗款项。李也亭经常需要和钱庄打交道,并通过同乡,钱庄跑街赵朴斋的担保,得到钱庄放款。由此,李也亭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和利润,索性和赵朴斋合作自己创办钱庄,在上海陆续开设“慎余”、“崇余”、“立余”三家钱庄。李也亭在经营沙船之外,又派生出一大产业,李家开始由航运业迈向金融业。

    李也亭的沙船岁获利三倍,再加上钱庄,到了1850年资金已积至数百万。于是,他一面将久大码头相邻的油车、竹巷两码头及周围地皮买下,用以投资置地产业;一面又积极扩大船舶厂的占地面积。

    同时,他的沙船队还承担部分地区的盐业生意,尤以长芦之盐颇受市场欢迎,因而获利更巨。

    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当时海盗猖獗,海盗勒索“千万金不止”,甚至公然上船,争论价目,严重影响到了南北海运。李也亭深思熟虑后,与慈溪费纶志、盛植琯等宁波船老板商量,一起出资购买了一艘顶级轮船,并配上枪炮护航。这就是,日后常被后人提起的中国第一艘民营军舰——宝顺轮。

    咸丰五年(1855年)春,宝顺轮驶进宁波港,正式开始护航。据记载,在投用后短短的三四个月时间里,宝顺轮大展神威,共击沉和俘获海盗船68艘,生擒和剿杀海盗2000余人,基本肃清了南北洋匪患。“宁波帮”中的叶澄衷,1870年间才办起五金连锁店,迟于李也亭20年;“宁波帮”的鼻祖严信厚,1886年才在宁波办起了最早的工厂通久源轧花厂,晚于李也亭30年;至于虞洽卿,1908年合资办宁绍轮船公司,独资办三北轮埠公司就更晚了,是1914年的事了。李也亭的成功奠定了小港李家在上海的基础。

    李氏后代

    拓展各业齐兴旺

    李也亭一生靠海吃海,从一个宁波穷小子一变而为海上巨富。同治七年(1868年),李也亭61岁的时候,有一天忽然传来“久大”沙船队在海上遭遇飓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的消息。沙船队为他一生心血所系,得此噩耗,李也亭精神受到沉重打击,不久便辞世了。

    李也亭留给上海滩一个永远说不完的神话故事,也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家族。李也亭被李氏后人尊为“发财太公”,他和胞兄李弼安人财两旺,延续近百年,至今已历五代,有一百多位子孙散布在世界各地。在事业上,多业并举,大展鸿图,到19世纪末,李家除了拥有“余”字号钱庄近10家,还拥有“天、地、元、黄”四家房地产公司,自辟两条马路,“地丰路”(今乌鲁木齐北路)、“李诵清堂路”(今陕西北路)。此外,还拥有众多工商企业,经营范围涉及航运、金融、地产、仓储、码头及百货等行业。

    民国以后,李家开始逐步淡出商界。此时,深刻的民族危机催生“实业救国”浪潮。领风气之先的李家后人纷纷前往欧美、日本诸国求学,李家由工商型世家转为知识型世家。 




上一篇:徐州农业“双十佳”评选揭晓 天益食品荣获大奖   下一篇:我市召开参加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活动推进会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