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来源:--市质监局 发布时间:2014-01-16
2013年,全市各行业、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3年行动计划”,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一、 质量发展水平稳中有升
(一)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注册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根据组织机构代码注册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市注册组织机构达到329651家,当年新增56712家,增幅为17.3%;其中注册企业累计为231565家,占注册机构总数的70.3%,当年新增企业34531家,增幅为20.1%;为近3年注册企业最多的一年。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达到26161亿元,当年新增2020亿元,增幅为18.7%。注册企业数量增幅较快,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表明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鼓励发展的政策正在逐步得到落实。
注册企业结构逐步优化。为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本市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投资主体结构。2013年,本市累计注册民营企业共155290家,占注册企业总数的67.1%,当年新增21158家,增幅为12%;注册资本总额为7280亿元,新增768亿元,增幅为22.3%。注册外资企业累计为10542家,占注册企业总数的4.5%,新增794家,注册资本总额为4559亿元,新增291亿元。我市的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外资企业在津投资不断增加,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进一步形成。
优势支柱产业稳健发展。截至2013年底,我市八大优势支柱产业注册企业累计为44244家,占注册企业总数的19.1%,当年新增3790家,增幅为11.4%;注册资本总额4718亿元,新增186亿元。优势支柱产业的企业数量保持增长势头,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保持领先。航空航天企业参与了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研制,计算机产业稳居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市场首位,制表专利数量占国内同业的半壁江山,可替代植物纤维的无机粉石头造纸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优势支柱产业的质量提升为促进本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品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
品牌示范带动效应明显。2013年,天津名牌产品数量达519种,当年新增123种。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当年销售收入7046.99亿元,实现利税375.45亿元,分别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9.8%和11.3%。本市积极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当年新增蓟县“黄花山”核桃和“州河鲤”,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到312种。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品牌带动效应和规模效应进一步形成,助推了本市经济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品牌创建工程取得成效。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宁河县人民政府筹建全国采暖散热器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批准天津滨海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筹建全国航母主题旅游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本市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中,“立中合金”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恒银金融”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金融电子化产品研发基地,“凯发电气”轨道交通自动化产品的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质量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质量提升机制不断完善。有10个区县成立了质量工作领导小组,为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贯彻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办法》,推动建立我市质量工作考核机制,明确了区县政府和各部门的生产、工程和服务质量的相关责任。
质量培训教育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和全市企业质量工作者培训班10余次,涉及千家企业,培训了2万多名质量工作骨干。建立了15个“天津市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组织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丰富多彩的质量安全教育活动,增强了中小学生的质量意识。全市质量工程师人数达到1790人,为质量发展提供了专业人才保障。
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踊跃。全市注册质量管理小组53453个,取得活动成果51645个,成果率为96.6%,取得经济效益5.98亿元。开展质量攻关208项,创造经济效益14.55亿元。
二、 质量安全状况总体向好
(一)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稳定
2013年,国家监督抽查了我市54类292批次工业产品,合格率90.07%。其中,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危险化学品包装物、机动车制动液、卫生巾等42类产品合格率为100%,工业产品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2013年,国家监督抽查了我市化肥、涂料、米面、饮料等15种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共抽查57家企业的57批次产品,净含量合格率96.5%,净含量标注合格率98.2%,不合格产品已全部复查合格。
(二)市级监督抽查合格率上升
2013年,我市对全市获证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的35类3277批次产品开展了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8.2%,同比提高了1.95个百分点。
2013年,我市对1889家企业生产的77类2033批次工业产品开展了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7.75%,同比提高了4.51个百分点。
2013年,我市对冷冻水产品、乳制品、酒等18种906批次产品开展了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查,净含量合格率92.83%,同比提高了1.75个百分点,净含量标注合格率95.03%。其中冷冻食品的净含量合格率同比有较大的提高。
(三)出口产品质量可靠
2013年,天津口岸出口法检商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83%,共检出不合格货物363批次,涉及金额0.23亿美元。出口货物质量状况稳定,未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四)食品安全形势较好
2013年,我市强化了对乳制品、食用油、酒类、肉制品、食品添加剂等重点食品的监管,全市未发生食品生产领域的质量安全重大责任事故。
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更加完善。本市出台了《天津市食品生产许可前抽查复审实施办法》,进一步实现了食品生产企业的规范化和规模化。2013年,全市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共1167家,涉及全部28大类食品。全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总产值超过21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食品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在四个直辖市的首位。
“放心奶”工程建设取得实效。发布实施了奶牛养殖、奶品生产和奶产品销售3项地方标准。组织开展了8期“放心奶”质量监督抽查,对77批次样品抽样检测,合格率为100%。对乳制品实施三聚氰胺和黄曲霉毒素M1专项监测共2.16万批次,合格率为100%。全市未发生乳制品质量安全事故。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不断强化。2013年,我市强化了对重点产品的执法监管,处置食品安全隐患990条,突击检查了全市83家肉制品和以生肉为原料的食品生产企业,有效防控了H7N9禽流感疫情。优化食品风险评价体系,提高了风险预警能力。
食品质量指数稳步攀升。2013年,我市加工食品质量指数为98.50,相比上一年的指数97.14上升了1.36,处于质量状况为“好”的安全区间。其中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乳制品等12类加工食品的质量指数为100,质量水平较高。蛋制品质量指数相对较低为88.89,不合格原因为少量产品菌落总数、大肠杆菌超标和蛋黄粉的锌含量超标。全市16个区县食品质量指数均在90分以上,其中15个区县食品质量指数在95分以上,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津南区等6个区县食品抽查合格率为100%。
(五)特种设备运行平稳
截至2013年底,我市在用特种设备总量达到178335台,同比增加12.2%。其中电梯56876台,增幅为23.0%;压力容器50784台,增幅为5.4%;起重机械42935台,增幅为11.6%;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6597辆,增幅为12.1%;工业压力管道 14978单元,增幅为2.2%;锅炉10755台,减少了1.6%;大型游乐设施 375台(套),增幅为26.4%;客运索道13条;另有气瓶43万只。
特种设备运行保持平稳。2013年,我市共发生特种设备一般事故4起,死亡3人,未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特种设备万台事故起数为0.23起,万台死亡人数为0.17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种设备运行总体保持平稳态势。在特种设备事故中,涉及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1起,电梯事故1起,起重机械事故2起,全部发生在使用环节。从行业分布看,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在制造业1起、服务业1起、物流业2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不断强化。本市深入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及起重机械、特种设备“打非治违”和隐患排查治理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3754人次,督促企业自查1014家,现场检查企业12407家,检查设备53381台套,发现安全隐患6871项,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4702份,责令停止使用设备13417台套。对全市65家液化石油气站的17.9万只气瓶全面实施电子条码管理。
(六)群众投诉热线畅通
投诉举报来电明显上升。2013年,本市质监部门12365投诉举报热线共接听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来电14314件,同比下降3.91%。其中,解答业务咨询13392件,同比下降5.85%;受理投诉举报922件,同比上升27.88%,表明市民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
民生产品成为投诉热点。12365热线来电涉及产品质量5246件、食品2745件、标准化1529件、特种设备1547件、计量822件、纤检308件、认证认可114件、其他2003件。来电较多的产品分别为电梯838件、机动车及零部件926件、力学计量器具656件等,与民生相关的产品问题仍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七)执法打假成效显著
本市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质检利剑”专项行动,重点检查白酒、葡萄酒、化肥、儿童用品、汽车制动液、建筑用砖和钢筋等产品,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2013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64815人次,立案查处案件781件,一次罚款五万元以上案件66件,没收产品标值74.15万元,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819份,移送司法机关案件6件,取缔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黑窝点”105个,有力维护了公平的市场秩序,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 质量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一)计量基础作用充分显现
2013年,本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的《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建立完善计量技术支撑体系和计量监管体系,加强诚信计量建设,计量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计量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我市共有计量基准3项,计量标准909项,开展检定项目1504项,校准项目485项,检测项目17项,其中2013年新建计量标准9项,填补了我市在电子血压计检定等领域的空白。2013年,我市共检定计量器具2302051台件,其中强制检定工作用计量器具1961260台件,包括贸易结算1896440台件,安全防护49923台件,医疗卫生13602台件,环境监测1295台件,保证了全市重点领域量值的准确可靠。
民生计量工作稳步推进。2013年,我市共检定182家菜市场的计量器具13745台件;795家检定加油站的计量器具3806台件;396家检定医疗机构的计量器具20283台件;267家检定眼镜店的计量器具833台件。对加气站的计量行为进行了规范和监管。积极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全市共有228家单位实现了诚信计量自我承诺,营造了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和谐环境。
能源计量监管不断强化。对全市211家重点用能企事业单位开展了能源计量审查。加强了能效标识专项检查,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中的房间空气调节器、平板电视、家用电冰箱、洗衣机、家用热水器等5大类20个型号产品进行了监督检查,合格率为90%。加强了商品过度包装专项检查,抽查了化妆品、酒精饮料(白酒和红酒)、茶叶、保健食品等71批次商品,其中化妆品合格率为100%。
(二)标准化工作得到加强
2013年,我市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138项,批准发布了27项地方标准,办理了37个产品的采标认可,受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2296个。当年成立了公共服务、安全生产、建材等3个市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公共服务标准化广泛开展。本市在26个部门行业的2171个基层站所推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2013年,东丽开发区工商所等28家单位荣获天津市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示范单位称号。加强了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在南开区嘉陵道房管站等6家单位开展了试点,进一步提升了便捷高效服务于民的整体形象。
农业标准化建设取得进展。2013年,本市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7个示范项目通过验收,目前我市已有获得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46个,对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三)认证认可体系日益完善
截至2013年底,我市纳入监管的强制性产品获证企业共计775家,获得有效证书共5455张。对全市437家的强制性认证获证企业进行了认证有效性的工厂巡查。开展了儿童玩具专项检查,检查市场102家次,检查产品838种,查处无证出厂销售行为6件,罚没款27026元。开展了强制性认证重点产品监督抽查,我市35家汽车内饰件3C获证企业的93批次产品全部合格,抽查5家手机产品生产企业及部分卖场的114批次获证手机产品,合格10批次。
管理体系认证渐成规模。截至2013年底,本市共获得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0456张,其中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7033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70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420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70张,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89张,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认证62张,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张等。管理体系标准在社会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及新兴产业实现了广泛应用。
产品认证市场日趋活跃。截至2013年底,本市共获得产品认证2255张。其中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1145张,CE认证证书17张,无公害产品认证922张,绿色食品认证126张,绿色市场认证2张,乳制品(GMP)认证2张,食品质量认证8张,良好农业规范认证2张。有机产品认证30张,产品种类涉及蔬菜、水果、杂粮等9大类。2013年,开展了食品、农产品和有机产品认证执法检查,产品认证市场进一步规范。
认证机构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13年底,本市共拥有认证机构7家,其中事业单位1家、国有企业单位3家、合资企业1家、私营企业2家。全市认证机构共有审核人员647人,为1396家单位提供了认证服务,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四)检验检测平台逐步建立
检验检测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3年底,本市具有出具公证数据资质的检测实验室共有445家,其中食品检测实验室57家,机动车安检机构31家。2013年,实验室全年总收入预计超过36亿元。
国家质检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3年底,本市的国家质检中心达到24家,检验检测服务涉及食品、精细石油化工、絮用纤维制品、印刷装潢制品、电能表等领域,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2013年,本市获批筹建国家金银饰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和国家运动健身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实现本市珠宝产业集聚发展、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行政审批效能不断提升
本市质监部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向各区县下放行政审批事项8项,向滨海新区下放行政审批事权8项。2013年,全市质监系统受理行政审批事项共2070805件,位居全市各审批部门之首。其中受理计量类1852219件,特种设备类14375件,质量类1125件,认证认可类187件,组织机构代码203456件。本市施行减免行政收费政策,取消了全部行政性产品质量抽查和办理组织机构代码向企业的收费,全年免收组织机构代码办理费用668万元,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开展了网络审批服务和联合审批服务,提高了审批效能。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2014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坚持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为建设质量强市、实现中央对天津的定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