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动态 >
阿七谈企业劣根性及如何谋变
时间:2014-01-17 18:16  浏览次数: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与全球接轨,市场竞争激烈。

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市场也先后涌现出不少驰名商标与著名品牌,有的更是走出国门、享誉国际。

在“品牌强企,品牌强国”的背后,我们知道成功的企业首先离不开好的营销。

可我们也经常看到:不少企业举步维艰,有的风光不再。

究竟是什么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一、有发展意识无营销意识

“发展就是硬道理”。相信而今眼目下每个做老板的都想赚大钱、求发展。

但在不少老板心目中,把“求发展”理解为“上项目”,“做销量”就是“做市场”,“树品牌”就是“打广告”, “搞管理”就是“定制度”。诸如此类,现在我们的不少企业之所以竞争乏力,举步维艰,最关键的是营销观念落后,营销意识不强才是影响他们发展的“绊脚石”。

“贪大求全、没有定位和跟随模仿”是多数中国企业的三大劣根性。

不少企业可谓实至名归的“超生游击队”!道理上好象产品多了,竞争力就强了,我赚得钱也就越多了!其实呢!多者由于盲目开发,盲目生产,盲目销售而导致好多产品是名存实亡。

因为虽然产品多,但基本上产品少有市场定位,产品的个性不突出,不同产品之间的市场区隔也不明显,可以说对产品规划而言只是一个简单的量化标准,没有战略,没有方向!“换汤不换药”的更是不乏其人!而这些同质化、竞争力弱的产品一旦推向市场,就会因为没有卖点,没有差异,没有新颖而被市场拒之门外。

每个产品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的新需求而开发的,而不是为了满足企业的虚荣心和某个老板的兴趣而开发的!可事实上,我们不少企业在开发产新品的工作中正是为了满足老板自己的欲望,很少考虑消费者的感受,在产品开发前认真做过系统的市场调研者可以说寥寥无几,多者几个领导出去走马观花,凭感觉做市场。

不少者在产品开发上都是抱着这种想法:1、产品多能显示我的企业实力;2、看到别人有自己没的就赶快生产。其结果呢!好比生养了一个个“弱智”婴儿一样,产品竞争力不强。

我经常说,中国企业特别是多数中小型企业老板喜欢唱一首歌:“跟着感觉走”!市面上只要有一样产品好卖,不出半年,快的可能要不到一个月,就会有上百家近似的产品出现。如果要在中国企业中间设一个“年度模仿秀”大奖,可以说,每个行业、每个地方都是藏龙卧虎,高手如云。这方面,很多企业在包装、图案、文字方面是做得惟妙惟肖,鱼目混珠!象这些“打擦边球”的企业还好点,有得干脆以假乱真、以次冲好!

为什么这么多的企业喜欢跟谁呢?因为中国企业喜欢别人为自己开路,不喜欢自己打头阵!说俗点,喜欢拣便宜!而恰恰就是这种“劣根性”思想束缚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虽然不少企业在高唱“跟随是为了超越”,但真正能实现超越的却不多,相反,在跟随的过程中被淘汰出局的倒还不少!

二、有发展意识无品牌意识

很多企业自认为产品好,为什么却卖不到一个好价钱?

我们就拿四川与福建的食品企业相比。

四川物产丰富,百味尽有,地球人都知道“食在四川”,但是四川的食品品牌能在全国市场上叫得响的却并不多见,在省外稍微有点影响的也仅有几家;而福建虽然地处沿海,资源稀缺,多数为“舶来品”,但却集中了达利、雅客、福马、亲亲、盼盼等一大批强势品牌企业。提及饼干,都知道福建的好吃!福建食品企业的规模发展与集群效益可谓大大提高了福建在我国食品市场的领先地位,福建食品业的发展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四川虽然食品风味多,生产企业多,但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生产规模与市场影响,整个行业经济带也并没有拉动起来,与川菜声名远扬的另一派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么,四川与福建为何有这么大的反差呢?难道真是福建人有钱?其实非也!这里面最关键的还是四川食品企业的营销思路问题,从而因食品企业的整体滞后严重影响了区域食品产业的经济发展。

我总结为:四川企业多在做产品,而福建企业则注重做品牌。

无论是历届糖酒会的集体出动,还是央视的各显身手,福建企业都是把“品牌打造”放在第一位,都欲通过品牌的快速传播从而达到全国市场的强力渗透。

由于其高度重视品牌的拉动力,从而让福建的食品品牌“身未至声先到”,通过“先声多势”而占据了拉动目标群体的第一有利位置。同时由于福建企业注重品牌效应,也因此培育出象达利、雅客这些领头羊,而四川食品企业中则缺少这些领跑者,行业中的强势品牌极度缺乏,从而让整个四川食品产业的市场冲击力不够,区域性食品产业经济也就对外显得相对滞后、缺乏影响力。

四川食品企业在品牌推广方面更表现在缺乏整体战略规划和市场的准确定位,市场开发也比较盲目。一方面四川企业习惯于从盆地向外突破,思想比较谨慎保守,都愿意把四川作为根据地市场,待把四川做到一定程度后再对周边辐射,这种方法固然比较稳妥,市场风险不大,但这样一来也就造成由于长期闭塞本埠市场,导致流通领域狭窄,传播面较小,从而削弱了四川食品品牌对外的影响力;而福建企业则喜欢打外围战,通过跑马圈地大造声势,先撒下大网后再逐步收缩阵营,所以,即便死了的福建企业也是“臭名远扬”。

而另一方面四川企业对市场的开发很随意,只要哪里要货就往哪里发,缺乏目标市场的细分定位与精耕细作,而福建企业多是选择几个目标市场,以点带面,逐步扩张;所以四川企业的产品虽然在外面的某个市场有销售但其实并没有立稳足根,而福建企业则往往把一个个目标市场做得很透,因而,福建企业是“雁过留音”,四川企业则“踏雪无痕”。这两点也是四川食品产业不能快速发展和名声在外的重要缘故。

如果不能以品牌为主导,产品的附加值自然难以提升。

产品是品牌的载体,品牌是产品的属性。产品营销和品牌营销不能脱离,通常意义上企业会把产品营销和品牌营销看成两个不同的阶段,这是错误的。在产品推广上,是以品牌导向为主导同步进行;而在品牌推广上,是以产品力为基础;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强化品牌优势的好产品才有竞争力。

三、有发展意识无策划意识

孙子就曾经说过“未战而庙算”,意识就是说打仗之前得先把方法想好!而我们现在的不少企业不是“未战先计、思而后图”,而是图后再思,是产品出来之后才想办法,结果往往由于市场研究不充分、产品定位不准确等原因而导致销售不对路,更多时候,经销商与业务人员充当了“替罪羊”。




上一篇:良品铺子原生腰果   下一篇:永业助力食品安全源头建设荣获年度食品安全典范企业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