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财经1月22日讯(特约记者 丛昊)“办理生产许可证已成为中小食品企业最大的负担。” 说起多年的办厂经历,济宁梁山县一食品厂老板李健(化名)一脸苦笑、满腹苦水,“一个证办下来县、市、省三级就要花费五六万元,每年养证费近三万元,中小企业利润微薄、难以承受。”
7年前,李健在济宁开设了一家食品工厂。每三年食品生产许可证换发一次,他就要经历一场“痛苦的煎熬”——耗费半年时间准备数百项、“齐腰高”的申报材料;花上数万元、等待着生死立判的审查。
根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规定,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准生产食品,没有加印QS(生产许可)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这意味着,如果通不过审查,新办工厂就无法取得营业执照、贷款融资,老企业就要面临停产整顿。
然而,如此重要的许可证在许多食品厂老板的眼里已成为“沉重的负担”。不仅济宁众多企业反映办证收费高、耗时长、手续繁琐,就连中国首富、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在全国两会上直呼,“发证流程偏长、速度偏慢的问题……亟待改进和完善”。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眼下全国质监系统正面临着一次体制改革的契机。
复杂的手续
按照规定的程序,企业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首先要向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质监局”)提出申请,经其审查、受理后将材料上报省质监局,由后者派审查组对企业进行现场审查、抽样检测,最终由省质监局决定发证与否。
从上述流程,企业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与县(区)级质监局的无关。可包括李健在内的许多济宁企业都要求助当地的质监局,缴纳数额不菲的咨询服务费。
“办理许可证手续多、耗时长,申请书包括各种合同、图纸、发票、照片等多达数百项,每次都要动员十多个员工准备近半年时间。” 尽管经历了两次办证,李健至今仍然“摸不到头绪”。
按照质监部门的规定,食品企业办理许可证需要提交的材料主要包括申请书、附带证明、照片以及各种文本制度等,多达数百项。其中,仅仅一个申请书就要求对加工场所、周围环境、功能间布局、工艺流程、设备布局、治理结构绘制六张电子图表。像许多食品厂一样,李健的工厂位于乡镇,十多个工人中没有大学生,更没有懂电脑制图的人。他疑惑道,工厂只有一千多平米,审查组来时一目了然,为何非要企业做表上传?这与食品安全有什么关系?
附带证明中有一项要求提供土地所有权使用证明,如土地为租赁则须租期覆盖食品生产许可证三年有效期的租赁合同。去年换证时,李健不得不给房东请客送礼、重新签订合约,仅此一项,就耗时三天。此外,工厂购置的每一个设备,大到锅炉、小到一杆秤,都要提供购置发票、合格鉴定证书,实在找不到,只能派员工四处联系卖方。
最让李健头疼的是,一个小微企业与大型工厂一样,要建立三四十项质量安全规章制度、多达数万字。“一个十几人的小厂要按着这么多制度管理,比上市公司还要规范。”
光有制度还不行,各种制度还附带有一系列表格。如人员培训制度就要配着培训计划、培训人员名单和考勤表。一个采购制度要涉及采购计划、合同、供方评价、清单、采购标准、进场验收等项,每一项都须建立一本表格,以备生产过程中实时记录。
记者采访了济宁任城区、开发区、汶上县、梁山县、曲阜市、兖州市等地食品企业,每家都要根据各自情况建立三十项至五十项不等的规章。济宁高新区一家仅有十余人的家庭型味精分装厂的文本制度竟然有35项,长达90多页。
“制度、合同、发票、照片……,我们根本不知道究竟需要多少材料,但申报时少了任何一项都不行。对于一个中小企业来说,仅制定三四十项制度,几乎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无奈之下,每三年换发新证时李健都向县级质监局缴纳约2万元/单元的咨询服务费,多个产品单元则要累加计费。
交费后,县级质监局派遣一到两名工作人员指引企业准备材料,向老李提供一整套企业规章制度以及附带的表格本。
许多企业的管理制度内容竟然相似度极高。记者比对了济宁多个企业制度中的《各部门管理职责、岗位任职要求》,尽管企业产品各异、工艺不同,但各岗位的设置以及具体要求却只字不差。
一位当地质监局内部人士介绍道,县级质监局不可能、也不会为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各自工艺、不同产品单独设计这些制度规定,不过是在电子版上部分内容上变换一下,其他内容几乎都是拷贝复制。
按照办证流程,企业申报材料必须首先通过市级质监局的审核。济宁多家企业的负责人反映道,要通过受理这一关并非易事。由于申报的材料太多、数百项,规则模糊、不透明,企业的申报材料交了又退,退了又改,改了再交,反复数十趟。
上述济宁质监局内部人士透露道,济宁市局仅在受理申请时就分为初审、审查、审核、决定四个环节。也就是说企业申报材料就要经四人审查才能过关。
济宁一家成立多年的老食品厂负责人表示,企业多次换证,完全能够自行申报,但却仍然向县质监局交纳咨询服务费。因为他自知这个老厂设备布局不合理,如果无法通过换证审查,企业就要停产、工人就要失业,而县局则可以“在审查时帮助企业说话”。在这位负责人看来,“如果真按照这么复杂的规定严格审查,中国90%以上的食品企业都无法通过。”
曲阜一家企业老板透露道,由于舍不得花费两三万元缴纳县局服务费,工厂在第一次申办时被省审查组否决。省审查组人员就劝他,办证手续复杂,企业难以应付,建议他聘请县局帮忙。
说起办证的感受,汶上县一位面粉厂老板坦言,申请许可证许多手续流于形式,与食品安全关系不大。如,企业还没有获得许可证时就被要求制定《质量目标》,如“原材料进厂合格率100%,产品出厂合格率100%、顾客满意率85%以上……”再如,每个企业都要设立办公室、财务科、采购科、车间主任、质检科、销售科等部门,他的工厂小、人数少,没有这么多管理人员就只好找人替名。许多制度买回后就束之高阁,数十种日常生产需要填写的记录表格基本是每三年换证前集中突击填写的。
而事关食品安全的水质检测报告则要求企业送样检测,检测机构只对来样负责。包括李健在内的部分企业担心,济宁部分地区地下水、自来水不达标,为了过关干脆购买矿泉水送检。
小企业头疼的是收费高,大企业担心的却是手续复杂、耗时太长。按照规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前企业必须至少有两名检验食品质量的化验员。根据山东质监局《关于2012年全省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统考安排的通知》,全年统考只有四次,平均一季度一次。由山东省质监局在各地市设点培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