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门口新开了一家快餐店,去吃早点,点了碗粥,觉得很黏稠,味道虽然是不错,但米粒并不多,想起了不久前网上流传的说法:很多粥屋和快餐店提供的很黏稠的粥,其实并非是熬出来的效果,而是使用了增稠剂,不知真假?”前日市民小张找到记者,表达了心中疑惑。那么,网上流传“粥屋和快餐店提供的很粘稠的粥,是因为使用了增稠剂”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张的担忧是否有必要?增稠剂又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此,记者采访了食品行业从业者和营养专家,为市民做些指导。
网传 疑问 餐饮店卖的粥是使用了增稠剂
如小张所说,近日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不少网友都转发了这样一条信息:个别粥店内售卖的黏稠度较高的粥,看着卖相很好,其实并非熬制出的效果,而是使用了增稠剂。可是,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昨日(26日)一早,在二七广场、三八广场、民主广场沿途,记者先后来到几家正在营业的餐饮店,店主们都表示店里的早餐粥并没使用增稠剂,其中一家还表示从来没听过增稠剂这种东西。“我听说过增稠剂,但我们熬粥时并不会放。想让粥的味道更鲜,可以放点鸡精或碱。”民主广场附近一家早餐店店主透露。
为何餐饮店卖的粥一般都比家里熬的要黏稠一些呢?随机采访中,很多早餐店的解释如下:长时间熬煮的粥一般都会很黏稠,有时也会在粥里加一些食用碱。
体验 粥里加黄原胶很快就会变黏稠
搜索网络后,记者发现,全国很多网店都在销售增稠剂这种食品添加剂。大菜市销售食品添加剂的商家则表示,他们的增稠剂固定客户中,除了食品加工企业之外,也有一些餐饮店。“这东西也叫黄原胶,只要放一点点,就会很明显地增加粥的黏稠度和香度,且不会影响粥本来的口味,食用起来绝对安全,销量一直不错。”网店和实体店店主对自己的产品都非常有信心。
在一家食品添加剂店,店主特意抓了一把黄原胶,当着记者的面,将一点点的黄原胶加入一锅粥内,充分搅拌后,原先分离的米和水慢慢融合,米汤也变得黏稠,颜色鲜亮诱人。但另外一锅粥半小时才达到前一锅的黏稠效果。
专家 不构成直接危害 但不允许添加
根据原卫生部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只有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是明文允许添加的,增稠剂并不在允许添加的范畴。据了解,增稠剂的主要成分是黄原胶,而黄原胶是国家规定可以添加的食品添加剂。但同时还规定,类似大米制品中是不允许添加黄原胶的,特别是早餐中不允许添加。
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农绍庄介绍,国家现行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_2011)对食品增稠剂的种类、适用范围都有规定。该规定所指的适用范围是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并不包含餐饮业,也就是说目前针对餐饮业增稠剂使用标准仍为空白。“一般来说,在粥中加入增稠剂不会对人体安全构成直接危害,但如果长期食用食品添加剂,成分在体内累积,会给肝脏造成负担,影响身体健康。加入增稠剂后米粒不用煮烂就可以达到黏稠效果,所以米粒完整而又很黏稠的粥有可能加了增稠剂。”农绍庄还指出,餐饮店如果使用增稠剂,也就会减少出品中大米的含量,这也涉嫌造假。
提醒 粥,还是熬出来的香
农绍庄表示,想要熬出一锅黏稠度合适的粥,还是应该花时间用心做,或添一些糯米、小米等黏性较高的天然谷物来增稠。“纯粹用米煮出来的粥,会有一股浓郁的米香味,口感不会特别顺滑,粥的颜色也会因为米汤的缘故显得浑浊、发白。如果加了增稠剂,煮出来的粥不会有基本的米香,喝起来滑溜溜的,粥呈现透明状态。只有下功夫熬制出来的粥,米粒会有开花现象,又软又烂,且米的含量明显比水多。要是粥的黏稠度较高,但却鲜有米粒出现,很有可能是加了料的,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