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动态 >
保罗·薄凯,阐述“舌尖上的安全”
时间:2014-04-04 09:05  浏览次数:

  作为雀巢集团的“一把手”,保罗·薄凯已不记得这是他第几次来中国。

  2008年,身带宣布雀巢北京研发中心正式开业的任务,他以雀巢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首次来华。彼时,“三聚氰胺”事件使得整个中国乳品行业陷入动荡,作为第一家在中国拥有奶源基地的外资乳企,雀巢也受到一定影响,而雀巢北京研发中心的开业正显示了雀巢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6年之后,保罗·薄凯此次来中国仍和这一主题相关—雀巢新近在北京成立了一个食品安全研究院。

  作为一家跨国食品行业的C E O,保罗·薄凯如何阐述“舌尖上的安全”以及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日前,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经济参考报》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加强食品安全“单打独斗”不行

  “食品安全是全行业多方面的努力结果,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需要全行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合作。”薄凯表示,这就是雀巢的理念。

  翻阅保罗·薄凯的简历就能看出,现年60岁的他自25岁加入雀巢,曾在欧洲、南美、北美等多个国家任职,可谓一个不折不扣的老“雀巢”人。自2008年4月起,他开始担任雀巢公司首席执行官,至今也已六载。

  作为一家食品企业的C E O,保罗·薄凯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可能就是“食品安全”,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国内外食品行业的风险事件时有爆发,使人们对于“舌尖上的安全”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

  实际上,雀巢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150年前,雀巢创始人亨利·雀巢就做出决定,雀巢的第一款产品应先打上包装。他意识到,包装的保护功能可以保持食品的安全性。那时候,大多数食品并不做包装。

  “食品安全是企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各国政府对此的监管均非常严格,危及食品安全的行为往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也是雀巢特别开设了一个部门专门负责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因。”薄凯对记者表示。

  在他眼中,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加上食品从生产到包装的环节之复杂,是有可能出现因监管不到位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就算是雀巢产品也不例外。为了掌握世界不同地区与食品安全测试方法、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有关的专长,雀巢日前在北京建立了一个食品安全研究院,就食品安全问题早期管理,以及与本地高校、研究所和相关机构就食品安全问题展开合作。薄凯认为,这也将成为雀巢在中国长期发展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闪光点。

  谈到食品安全,薄凯表示,正确的做法是对整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整个产业链进行把控,要从加工、配送和消费端将食品安全作为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现在全球贸易出现了自由化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经营者更应该时刻遵从食品管理体系的相关治理理念。

  薄凯说,雀巢主要做食品的加工处理,作为一家企业,首先要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希望能够显著减少粮食在食品加工环节中的浪费和损耗,因为目前全球粮食生产技术存在着很多的浪费和损耗。所以,他希望能够实现从原料到成品最大化利用和转化。

  这种技术革新就涉及到研发投入,薄凯认为,研发是非常花钱的,很多时候也不见得就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应该考虑在研发模式上有所突破。雀巢非常推崇合作式发展,以乳产品为例,公司在对奶源进行管控的同时,也给农民提供培训,确保他们获得最新的养殖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公司和一些奶区进行合作,与他们共同研发新的食品加工处理技术。在中国,雀巢是第一家拥有奶源基地的企业,目前,雀巢在国内拥有三个奶区。

  投入更多在能产生化学反应的业务

  雀巢以“收购之王”著称,此前通过在全球的多笔收购而实现稳健的扩张,不过,自去年开始,雀巢的策略似乎走向另一个方向—剥离一些增长不够强劲的业务。如,在2013年,雀巢出售体重控制公司Jenny C raig在北美和大洋洲的业务,2014年2月,雀巢又出售了能量棒(P O WE RBA R )运动营养品业务。雀巢此前还出售了多组瓶装水业务、冰淇淋品牌以及在美国的速冻面食业务等。

  有分析称,2013年以来雀巢的多品牌策略模式受到很大压力,在销售放缓、利润率下降到业内平均水平后,雀巢有意通过剥离公司亏损资产以实现资产优化配置。当被问及为何出售以上这些业务是否意味着多元化策略的终结时,薄凯表示,“我们的多元化战略是长期不变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有些业务和公司的战略产生不了化学反应。作为经营者,我们必须考虑一项业务对公司的发展是否是有帮助的、有意义的,然后去选择为好的项目增加投入,同时剥离一些没有化学反应的业务,所以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剥离了一些,这也是我们长久不变的经营方针。”

  雀巢认为在下一阶段能产生化学反应的业务正是皮肤健康领域。“皮肤健康是一个在未来很有潜力的市场,也是我们的战略方向之一。”薄凯表示。今年2月,雀巢皮肤健康公司正式成立。它作为雀巢的全资子公司,拥有独立的董事会,总部设于瑞士洛桑“雀巢将通过成立雀巢皮肤健康公司扩大业务范围,把专业医学皮肤护理这一领域纳入进来。雀巢皮肤健康公司是专注于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皮肤健康需求的全球领先企业,提供一系列广泛创新及经科学论证的产品。”雀巢公司如是表示。

  而为了达成这一战略,雀巢董事会已经批准将4850万欧莱雅股份出售给欧莱雅。股票售出所得收益的一部分将用于收购欧莱雅持有的瑞士皮肤制药公司(G alderm a)50%的股份,使得雀巢对其拥有100%的所有权。而新成立的雀巢皮肤健康公司将以G alderm a为基础成立。另外,雀巢还会把现有的婴儿皮肤护理业务Bübchen并入这一新成立的实体。“最近出售欧莱雅的股份是这一战略的一部分,我们不打算全部出售欧莱雅的股份,现在雀巢对欧莱雅持股比例是23.3%,仍是非常可观的股份。”薄凯表示。

  在中国我们有“野心”

  在薄凯看来,2013年大环境的特点是,增长疲软,发达市场业务增长探底,而新兴市场的增长也低于近些年的水平。因此,雀巢的增长率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在2013年,雀巢有机增速为4 .6%,不及其制定的5%至6%的长期业绩目标,这是自2009年以来雀巢首次未能实现长期业绩目标。其中,发达国家市场增长了1.0%,新兴市场增长9.3%。

  “不过,分市场来看的话,我们能够在欧洲业务有所增长很不容易,我们也是少数几个能在欧洲业绩实现增长的公司之一,而新兴市场9.3%的增速我认为也是值得称赞的。虽然增速不高,但我认为这是健康的增长。”薄凯说。

  而作为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雀巢的意义也非常重大。雀巢集团日前宣布,任命张国华为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将接替此前的狄可为(R olandD ecorvet),于2014年5月1日正式履职。简历显示,张国华在履新之前是雀巢惠氏营养业务大中华区总裁,2012年雀巢从辉瑞公司收购惠氏营养业务,他随即加入雀巢集团。




上一篇:嘉兴经开区通报3家食品安全“黑名单”企业   下一篇:审核使用进口基粉生产企业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