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不止“中古土”,更有“高大上”!
4月9日上午,记者随2014年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点评组来到南阳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河南天冠企业集团,眼前的情景令人惊叹:偌大的厂区,但见机器转,鲜见人操作。公司负责人说,天冠的项目所用工人的比例目前是历史上最少的,公司自主开发二代生物液体燃料,已经使我国稳居生物燃料产业化的国际先进行列,整个生物质能源的生产过程,已成为一个循环的产业链。集聚区另一家企业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两条CEP版材生产线均自行设计安装,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
见微知著,传统农区南阳早已不是一个只生产粮食和加工农副产品的地方,而是正在激情拥抱高新科技和循环经济!
集聚的力量在小小的郏县展现得分外突出。一个叫作“圣光”的民营医疗器械公司成立后,在政策鼓励下,采用“医药战略联盟”和“孵化园”的发展模式,以商招商,产权融合,短短五年时间,引进医疗器械产业的上下游企业70多个项目入驻产业集聚区。郏县也因此成为全国重要的医用制品生产基地。
招商的理念也在变。记者在观摩中发现,“腾笼换鸟”、“投资强度”,这些时髦的词汇已经成为很多产业集聚区负责人口中的常用语,各地的招商引资已经越来越理性。许昌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的负责人介绍,他们的平均投资强度达到每亩380万元,单位土地产出达到每亩780万元;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的负责人更自豪:嘉吉公司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超过800万元,每亩土地税收超过100万元。该集聚区更“霸气”地宣布:对投资总额亿元以下项目不单独供地,而统一集中到专业标房园区,以“腾笼换鸟”实现“零土地招商”。
不仅产业在转型,人也在转移。在南阳嘉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接待讲解的小伙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来,小伙子的老家就在南阳,早些年一直在东莞打工发展,家乡的“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和产业集聚区的优惠政策,吸引了他和另外两名合伙人一起回乡创业。如今,他们创办的这个公司已经吸纳员工近200人,其中90%都是原来在外地务工的南阳人,农民工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越来越方便。
产业的集聚更推动着城市的转型发展。在漯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由于集聚了420多家食品企业,辖区内的村庄已经全部进行了城镇化规划改造。目前已经建成新型社区3个,入住人员近3万人,入住居民一律享受城镇居民的医疗养老、就业、低保等待遇,集聚区所有基础服务设施均与主城区对接融合,常住人口达12万人,已形成漯河的次中心城区。而在许昌,产业集聚区也承载了67%的城市新增就业人口,带动城镇化率年均提高近2个百分点。
古老的中原大地,正在集聚中悄然嬗变!(记者郭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