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地产开发业做慢热的‘医康养’项目可能会出现资金问题”,“把最好的学校和医院迁入新区能唤醒‘睡城’”,“哈尔滨应多争取大品牌全球维修中心落户”……昨天,应哈尔滨市工信委之邀,来哈举办《经济发展新阶段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对策》专题讲座的中国科学院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顾强,向冰城业界抛出了一系列犀利观点,并与各区、县(市)工信工作负责人座谈。
“医康养”是朝阳产业但恐慢热
养老地产正在升温,哈尔滨有的区县在规划,有的养老地产项目已经投入建设。针对这一热潮,顾强有自己的看法。
顾强说,“医康养”肯定是朝阳产业,但很有可能是个慢热产业,如果仅以地产开发的思维来做,恐怕会出现资金流问题。他举例子说,有投资者在廊坊开办了全国最大的“医康养”中心,设立1.5万个床位。投资者还设计了现金支付、以房养老等各种养老方案,希望吸引廊坊及其毗邻的北京、天津乃至河北省的老年人。但该中心开业一段时间了,服务员比入住老人多,难以为继。
“‘医康养’产业市场确实前景不错,但想要赚钱却不易”,顾强分析,现在的老人还不大容易在思想上真正接受付钱买床位养老的模式。或者,等到“70后”、“80后”老了,他们能接受住养老院。这意味着养老产业市场还在慢热中。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投向养老产业的多是地产开发业的投资者,哈尔滨也不例外。他们如果以做地产的思维来做慢热的养老产业,恐怕会出现资金流问题。
顾强认为,“医康养”产业其实也需要用互联网思维,要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另外,他不建议每个“医康养”项目过大。“一厢情愿做多少个床位的项目,将来很可能是空的。”他警告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