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山
图为某网站进口食品专区截屏。
根据美国食品工业协会预测,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届时中国内地进口食品市场规模将高达4800亿元人民币。而据国家统计局研究资料显示:近5年来,中国进口食品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在15%左右,中国将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国。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多人认为在网络上购买进口食品,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售价比市场上的进口食品便宜不少。不过,从笔者对进口食品的调查情况来看,在繁荣背后,一些进口食品存在着标识不清、进货渠道不明等隐忧,消费者一不小心就可能花“大价钱”买到“冒牌货”,甚至不合格产品。
隐忧一多无中文“身份证”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食品市场质量监管制度》中明文规定,禁止食品经营者经营没有中文标签或中文标签不符合规定的进口食品。不过,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网络上销售的所谓进口食品,绝大多数都没有“中文标签”。
在某知名购物网站上输入“进口食品”进行搜索,立刻会搜出来上千种食品,马来西亚的EGO金小熊饼干、意大利的Loacker威化饼干、阿联酋的特级黑椰枣、奥地利的Woogie水果糖……产品琳琅满目、五花八门。所有商家均强调“进口”二字,有的称“原装进口”,有的称“百分百进口”,有的称“天然进口”。笔者在该网站销量排名靠前的商家选购了进口食品韩国三进x5巧克力棒,然而收到的实际货品外包装上无任何中文标签。笔者询问客服人员,得到的解释为:“贴中文标签的是有经销商的,没有贴的是店里直接进口来的。”
根据国家《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事先经过审核,在取得进出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后,进口食品标签必须为中文标签。标签的内容不仅与外文内容完全相同,还必须包括以下几项: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在中国国内的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这些信息必须是中文黑色字体。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是不允许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因为并非所有消费者都能读懂外文标签,而食品标签如同食品的“身份证”,进口食品尤其如此,消费者需要通过标签一目了然地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看不懂标签则无法科学合理地食用。
隐忧二“CIQ”标志基本缺失
除了中文标签这一“身份证”外,进口食品还需要贴有激光防伪的“CIQ”标志,证明其经过中国进出口检验检疫。在笔者购买的所谓进口食品中,并未发现带有激光防伪的“CIQ”标志。这些没有“CIQ”标志的进口食品,可能没有经过国家检验检疫部门的检验检疫,没有通过规范的程序、合法的渠道进口,安全系数值得怀疑,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比如可能存在微生物、重金属超标,染色剂、防腐剂不合格等问题,有些甚至是“三无产品”,这些都可能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另外,消费者还有权向经销商索要查看“进口食品卫生证书”。该证书是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进口食品包括生产批号在内的详细信息。
隐忧三国产食品“张冠李戴”
据了解,目前网络上销售的进口食品大致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是产地在国外,由国内经销商粘贴中文标识并在国内销售,外包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第二类是原料由国外厂家生产,国内厂商进行包装和经销,包装上对产品的成分、配料等有较详细的标注,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第三类是包装上是以外文为主,由国内的厂家进行分装,没有国内的卫生许可证号。只有第一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口食品,第二类是国产食品,第三类则不确定,可能是进口食品,也有可能是“冒牌货”。
除了这些披着“洋皮”、真假难辨的进口食品在网络上热销外,还有一些商家将国产货也“化妆”成进口食品进行销售。笔者在某网店“进口食品”区看到,一款标名为“金富士野菜三角饼”的产品,产地信息标明为“中国大陆食品特产”,产地在东莞,却以进口食品的名义在销售。
针对进口食品存在真伪难辨、标识混乱、退货难等多种问题,笔者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强化网络销售进口食品准入和资质公示制度,对《进口食品卫生证书》、经销商资质等进行审核,严格规定从事网上销售进口食品的网站必须取得经营资格,并严格按备案许可的经营范围开展业务。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加强联防联动,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沟通与合作,规范进口食品经营行为,要求商家持证、持照依法经营。同时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形成舆论氛围,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宣传教育,发布进口食品消费警示提示,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安全消费,增强法律观念和安全意识,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相关链接
购买进口食品要“三看”
广大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时,要做到“三看”:
一看标识。《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标签的内容不仅应与外文内容完全相同,还必须包括以下几项:食品名称、配料成分、净含量和固体物含量,原产国家或地区,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指南,制造、包装、分装或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在中国国内的总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消费者要注意查看上述信息,对无中文标签或标签上主要内容缺失的进口食品,建议不要购买。
二看“CIQ”标志。购买进口食品需注意查看所选购的进口商品上是否有“CIQ”(中国检验检疫)标志,“CIQ”标志基本样式为圆形,银色底蓝色字样,背面注有9位数码流水号,该标志是辨别“洋食品”真伪的最重要手段。如果没有“CIQ”标志的进口食品,要谨慎购买。
三看《进口食品卫生证书》。该证书是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了进口食品的生产批号等详细信息,是进口食品的“身份证”,如果食品经营者出示的食品卫生证书与货物不相符,建议慎重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