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小护士之后,又一个“远嫁”海外的本土日化品牌惨遭“抛弃”。
昨日,有消息称,曾于2010年收购丁家宜的全球最大香水公司科蒂集团,决定将停止前者的销售业务。
丁家宜遭停售巨亏拖累科蒂业绩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昨日,科蒂中国大众化妆品内部发布邮件,称科蒂在华业务将转为代理模式销售。而利丰集团将在中国市场分销科蒂中国区旗下包括阿迪达斯、芮谜和花花公子在内的三大关键品牌,但不包括丁家宜。而这即意味着三年前被科蒂收购的中国本土品牌丁家宜将被迫停止销售。
而对于停售丁家宜的原因,报道表示,年年巨损让科蒂最终忍痛剜肉。全球最大香水公司和化妆品巨头科蒂昨日表示,将停止在中国出售丁家宜护肤系列产品,而其其余品牌的在华业务则将于7月开始交由利丰集团代为打理。
上述消息也得到了丁家宜方面的证实。丁家宜工作人员昨日已经对媒体表示,丁家宜品牌所有产品将在中国市场停售,产品下架工作将在最近几个月内完成。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12月初,科蒂集团与丁家宜正式公告:双方已达成了购买协议,科蒂将获得丁家宜的大多数股份。依照当时披露的信息,科蒂对丁家宜“现金加股票”的交易总价达4亿美元。
对此,报道援引日化行业专家冯建军介绍表示,丁家宜被停售,并非利丰集团不愿接手,而是因为这一品牌已经糟糕透顶。
“科蒂当时收购丁家宜,原因是想请丁家宜这个‘幼儿园老师’过来帮忙带自己旗下的品牌,但从目前来看,丁家宜连自己的‘孩子’也带不好,所以科蒂急忙将自己的‘孩子’接了出来,托付给了利丰集团。”冯建军如是分析当中的缘由。
而更加讽刺的是,据现代快报报道,这场豪门嫁娶在彼时化妆品市场引发极大关注,亦有行业人士忧虑,傍上外资巨头的丁家宜,是否会遭遇“雪藏”。
彼时丁家宜创始人庄文阳对媒体称,“我坚信更断定”雪藏“不会在丁家宜身上发生,丁家宜的优势不是欧美品牌短期可以触及的,欧美品牌的优势也不是丁家宜这样的民族品牌触手可及的。”
然而,丁家宜并入科蒂仅一年的时间,庄文阳便离任。之后,丁家宜的业绩一路下滑。2012年丁家宜的销售量就下滑了50%。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31日,由于丁家宜账面减值致使科蒂三季度亏损2.533亿美元,丁家宜所处的皮肤和身体护理部门三季度减损共3.169亿美元。
科蒂销售外包已非首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科蒂将销售外包出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根据利丰集团与科蒂集团达成的协议,利丰将负责在中国市场分销科蒂旗下的一些关键品牌,包括阿迪达斯、芮谜和花花公子,相关合作于7月1日起生效。
而实际上,这并不是科蒂在华第一次将销售外包。在2004年,科蒂将羽西卖给欧莱雅之后,基本退出中国市场,其在华的阿迪达斯、芮谜的业务也分别由上海家化、日本高丝代为销售。
在科蒂入主丁家宜的同时,还收回了原来由上海家化进行渠道代理的阿迪护肤、香水等业务,以及由高丝代理的芮谜的业务。
对于此次将其他品牌的代理权交给利丰,报道援引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表示,交给利丰去运作,只要利润空间合适,其有积极性去做,可能结果比科蒂自己做要好。
实际上,在其他市场,科蒂也曾寻求类似的代理合作。在今年2月,科蒂与雅芳就巴西市场合作达成意向,雅芳将成为科蒂香水在巴西市场的分销商。
另外,报道还表示,目前,业内更为关心的是,在科蒂宣布整合中国业务后,中国市场原先的销售团队将如何与利丰的团队进行整合。
前述业内人士透露,阿迪达斯可能会向利丰集团推荐100人左右的团队,但这一消息尚未得到科蒂等方面的证实。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科蒂自己做的业务交给利丰后,就不再需要此前那么大的团队了,因此部分人员将被辞退。
本土品牌频遭抛弃
事实上,此次丁家宜被科蒂停售,也不得不令人联想到此前被外资收购的本土品牌的悲催境遇。
据报道,2003年另一个国际化妆品巨头欧莱雅完成了对中国本土品牌小护士的收购,欧莱雅对小护士花费巨资进行改造,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3年后小护士基本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报道表示,丁家宜与小护士的故事有一些相似之处。作为国际化妆品巨头,科蒂和欧莱雅在进入中国后同样在需求旺盛的低端化妆品市场上难有作为,渠道下沉也遇到问题。科蒂集团自从2004年将羽西卖给欧莱雅之后,已经基本退出了中国市场。其旗下的品牌也通过国内公司代理形式经营。2004年,上海家化就全权接手了科蒂旗下阿迪达斯个人护理用品及香水在大陆地区的销售。想要在中国市场站稳脚,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寻找合适的中国本土品牌进行收购,而这也是国际巨头惯用的方法。
对于丁家宜与小护士这样的本土品牌来说,本身面临着在低端护肤领域激烈的竞争,也希望借力巨头完成品牌升级和国际渠道拓展,双方一拍即合。
而不同之处在于,欧莱雅旗下还有低端品牌卡尼尔,在收购小护士之后,卡尼尔借小护士的渠道进行推广,在小护士品牌消失的时候活得很好。科蒂集团旗下则没有与丁家宜竞争的品牌,因此即便小护士的前车之鉴摆在眼前,丁家宜还是同意了收购。丁家宜创始人兼董事长庄文阳当时对媒体表示:“丁家宜希望能够依托科蒂的全球网络和营销专长,获得更快速的增长。”
报道同时也称,当时的丁家宜市场部总监林莉曾表示,在跟科蒂合作前,丁家宜也长时间地考察过科蒂。科蒂是一个全面发展自己品牌的企业。而且,丁家宜原有团队仍持有部分股权和较大话语权。业内人士当时也认为,与小护士和卡尼尔存在竞争不同,丁家宜品牌与科蒂的现有产品品牌基本不会构成直接竞争。丁家宜的产品多采取普通超市上架的渠道,而科蒂的现有品牌都比较高端,大部分品牌更多的是采取超市专柜的销售渠道,这样相对分开的销售渠道能够保证丁家宜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
但三年多过去,事与愿违,借助小护士渠道在中国发展的卡尼尔已于2013年退出中国。欧莱雅从科蒂手中接过的另一个中国高端化妆品品牌羽西这些年也走了一些弯路,风光不再。
上个世纪,美加净、熊猫、活力28、小护士、大宝等大批中国企业曾经寄希望于与跨国公司联姻实现快速成长,甚至借此打开国际市场。然而,其中一些品牌在被收购后迅速从市场上消失了。品牌之间的跨国婚姻魔咒导致丁家宜与科蒂集团的联姻从一开始就充满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