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日化 >
丁家宜9月份厂子将倒 折射民族品牌危机
时间:2014-06-16 15:01  浏览次数:

财信网讯6月4日,法国科蒂(COTY)集团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了与香港利丰集团(下称“利丰”)的合作公告,称将通过利丰来分销阿迪达斯、芮谜(Rimmel)和花花公子等品牌产品,同时将停止在华销售丁家宜系列护肤产品,以专注于其他品牌。科蒂与利丰的这一合作将于7月1日开始。

员工们相继被“解散”

科蒂停售丁家宜的决策被媒体曝光后,这个曾被封锁的消息,正逐渐被更多的丁家宜员工“认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丁家宜员工确信,“离开”只是时间问题。

“厂子有可能倒闭的消息,在今年三四月份就听说过,但真正来临是在6月4日。当天,苏州厂区开始解散产线(丁家宜产品生产线)员工。”李明(化名)对新金融记者说。

说这番话时的李明,依旧是科蒂旗下丁家宜苏州厂区的一名员工,距离他所说的“解散”已经过去了近一周时间,已经有七八十人相继离开。

据李明了解,除了生产阿迪达斯相关产品的吴江厂区,生产丁家宜的南京厂区几乎和苏州厂区一样,都即将“倒闭”。苏州厂区,除了所剩无几的“产线”员工,“行政楼”里有近百名员工也将面临离职。

李明并不清楚员工们被“解散”的原因,“厂里并没有统一开会,员工都是挨个被约谈的,认可赔偿的,签字走人。不认可的,继续等待,速度快的,5分钟就结束了。”

“丁家宜好像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吧。”李明说,这是他认为的“原因”,即便是这个原因,也源自媒体的报道,而非官方说法。

让李明认可这一“原因”的,是他所了解的“产线”的生产情况。

李明称,今年春节之后,产量开始下滑,4月份起,负责生产的员工开始不用加班了。平日的生产是按“订单”走的,没有“订单”,只能少生产。随着产能一并下降的,还有工资,“下降了20%。”

有关老员工工龄如何计算的问题(被收购前的工龄是否也计算在内),很快被媒体曝光。一并被曝光的是,处在胶着状态中,更多将面临“离开”的员工人数。

据有关媒体报道,科蒂此次转型将会涉及近2000人的去留问题。其中,1500名BA(美容顾问)和350人左右省级以下销售人员(与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签约的),将会终止合作;与科蒂直接签约的近200人,还将裁员50%以上,只会保留后勤、财务和部分市场人员不足100人。

新金融记者通过与几位在职的丁家宜员工的沟通发现,科蒂对丁家宜的员工的“离开”并没给出过多的解释。在普通员工和区域经理那里,对科蒂目前的决策有着不同版本的理解。

除了相信科蒂,也坚信不论离开还是留下,“明天都会更好”的乐观员工;也有“等事情过去了,再来评说丁家宜成败”的理智员工;更多的,则是在权衡赔偿的多少,等待着被约谈,签字、走人的员工——“那只是时间问题,据传,9月份厂子会倒闭,人就得走光。”李明说。

从辉煌到停售的19年

从1995年创立到如今遭遇停售,丁家宜这个本土日化品牌在短短的19年中,经历了大起大落。

关于丁家宜,流传着这么一段品牌故事。丁家宜,其创始人丁家宜在1987年发明了“人参活性细胞的培养方法”国家专利技术,成为我国生物美白的第一人,该专利于1995年底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中国专利优秀奖。1993年,丁家宜筹办中国药科大学神农生物技术公司;1995年,与台商庄文阳合作成立南京珈侬生化有限公司。庄文阳觉得丁家宜作为中国药科大学的教授,有公认的研究成果,遂将产品命名为“丁家宜”。

坐拥美白技术专利,“美白洗面乳”是丁家宜首推,随后,丁家宜主推防晒产品。早前据调查机构ACNelson数据,中国防晒乳液市场一年约有10亿人民币的规模,丁家宜的市占率便达到了达15%,独占鳌头。而据丁家宜原东家珈侬生化科技在并购前的说法,丁家宜在中国护肤品市场地位很高:防晒市占率第一、男士产品市占率第二、洗面奶市占率第三、面膜第四。

2010年12月6日,科蒂集团与丁家宜正式达成了购买协议,据当时外媒报道,科蒂对丁家宜“现金加股票”的交易总价达到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4亿元。此时,庄文阳完成了从内地淘金者到将丁家宜卖出24亿元成功商人的华丽转身。

虽然,科蒂当时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将丁家宜“打造成为一个国际品牌”,但行动上却似乎醉翁之意不在酒。收购丁家宜后,科蒂收回了原来由上海家化代理的阿迪护肤、香水等业务,以及由高丝代理的芮谜业务,由丁家宜代理销售。通过丁家宜的渠道,科蒂旗下阿迪达斯个人护理用品及香水在2012年销售额达到三、四亿元,同比增长了将近一倍。

而与之对比,丁家宜2012年销量大幅下滑50%的消息在市场上不胫而走。“科蒂收够丁家宜之后,导购撤离了不少,以自然销售为主,而且还逐渐取消了终端卖场的落地传播,而改投少量的电视媒体广告。”上述丁家宜前员工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对一直深耕于商超渠道走低端路线的丁家宜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另一方面,在科蒂收购丁家宜后不到一年,丁家宜的原来高管从灵魂人物庄文阳到核心团队纷纷请辞,随后从科蒂本部空降而来的高管由于理念不同也带来了一些观念上的冲突。

多方因素夹杂,本来被科蒂剑指”国际品牌”的丁家宜逐步退出了一线品牌的行列。“科蒂收购丁家宜主要是想利用丁家宜的商超销售渠道,重新进入中国大众化妆品市场”,该离职员工直言。

曾担任丁家宜华东区的负责人张君生曾对某媒体表示,在科蒂接手后,丁家宜从未开过经销商会议。他认为,制度化管理的科蒂和丁家宜原销售团队在品牌文化上本身存在的不协调性导致了最后原丁家宜市场拓展团队流失严重。

离开丁家宜,经历了与科蒂达成一致的两年“禁业期”的庄文阳,如今带着原有团队重新创业,代理了10个品牌和自营3个品牌,依旧是化妆品。

日化行业的国货危机

事实上,在跨国公司手上陨落的本土日化品牌绝不止丁家宜一例。

1990年,全国护肤品市场上,占有率高达20%以上的国货品牌——美加净,在政府招商引资的指令下,被上海家化以1200万元的价格出让给了美国庄臣。这一经营家庭清洁用品、个人护理用品和杀虫产品的“世界领先制造商”并未给本土化妆品品牌谋得显著发展。相反地,收购之后的1992年,美加净的销售额从前一年的3亿多元猛降至600万元。尽管此后被上海日化以5亿元高价收回,但重新出发的国货品牌,威力早已大不如前。现今美加净的市场表现横向上输给同属上海家化的六神和佰草集,纵向上更难与其他国外品牌相较。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本土日化品牌选择并入外资巨头原本想借外资巨头头上的光环助力其与国内其他品牌形成差异性竞争,摆脱低端标签,向中高端领域进军。”而这场绕回到原点的“合资收购”,其最终结果只是打乱了美加净原本见好的发展势头。




上一篇:浅析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侵权假冒行为的表现及监管建议   下一篇:日化进入“小时代” 小品类造就“高富帅”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