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不准委托加工,不准贴牌生产,不准分装生产……由食药总局、质检总局、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提出的一系列“不准”新规,终将政策的枪口对准了国内奶粉市场积弊已久的“假洋鬼子”现象。
除了上述要求,由九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中还强调,严格实行境外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注册管理,严禁未注册企业向境内出口婴幼儿配方乳粉,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标签须在入境前直接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不得在境内加贴,对无中文标签标识的产品,一律做退货或销毁处理。
统计显示,中国市场上尤其是网络上销售的洋奶粉品牌已有数百家,但其中多为中国商家变相生产。很多号称是纯进口的奶粉在原产地却找不到这个牌子,一些企业更是在国外设一个空壳公司,用国内奶源在国内加工,还要在包装上标注“原装进口”、“100%国外奶源”。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中国市场中的进口奶粉“十洋九假”的说法并不夸张。
“目前我国法规针对‘假洋奶粉’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即使出台新规,也很难真正将‘假洋奶粉’清除出市场。” 中商流通行业促进中心乳业研究员宋亮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新规,在国内代工生产、国外贴牌的奶粉未来将被禁止,一些不合法、规模小、在海外代工、生产、贴标的奶粉品牌也将逐步被清理,而规模较大、品牌认可度较高的这类奶粉品牌恐怕还会继续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