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临沧4月1日电 题:甘蔗“榨出”中缅边民“甜蜜”生活
作者 保旭 王艳龙
进入四月,横跨冬春两季的榨糖季接近尾声。缅甸滚弄居民控明(音译)开着大货车来往于中国清水河口岸,抢在榨糖季结束前多挣一笔运费,为自己的生活增加一些“甜蜜”。
控明不到30岁,但他已经在缅甸滚弄与云南临沧市跑运输10来年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的终点不在中缅边境清水河口岸,而是直接进入距离口岸29公里的耿马县孟定镇。
“今年2月,这个糖厂投产,我就给他们拉甘蔗,一趟下来有600多元人民币,很划算。”控明说,之前,他父母收购玉米给他运输,运至清水河口岸卸货只有300元人民币,但现在多跑10多公里,就可以多赚一倍。
他介绍,甘蔗不但让他可以赚得更多,也在改变着缅甸边境居民的生活状况。“种玉米、水稻的只是糊口,种甘蔗的日子就好过了,有了钱好多人家这两年都买上了摩托车。”
控明笑言:“跑了一个月耿马,最大的感触是当地到处开工建设的工地厂房、路上车辆频繁穿梭,平时中国朋友所说的"大工地"名不虚传。”
事实上,雇用控明运送甘蔗的企业—孟定南华糖业公司就是云南沿边开发开放“大工地”催生的产物之一。这家还未完全建成的糖厂设计日处理甘蔗1万吨,是耿马县规模最大的糖厂,制糖甘蔗90%以上来自与耿马毗邻的缅甸果敢、滚弄、户板、南邓等地区。
“公司收购甘蔗价格平均在每吨400元人民币,这远高于缅甸国内价格,所以蔗农收入也有很大提高。”孟定南华糖业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大力称,按照每亩5吨产量计算,种5亩甘蔗,收入就在1万元人民币,这对当地居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王大力称,该公司计划将境外甘蔗园面积从现在的10万亩,增加到27万亩,每制糖期入甘蔗128万吨,通过发展甘蔗产业促进沿边开发合作。
记者走访云南耿马、镇康县时看到,来自缅甸和中国的运输甘蔗的车辆繁忙穿行于各个口岸。镇康县工业商务和科技信息化局副局长罗顺员介绍,2013年,该县南伞口岸进口货值为2655万美元,进口货物主要为甘蔗、木材、矿产品等。镇康县现有2家糖厂,原料多为境外替代罂粟种植的24万亩甘蔗。
耿马、镇康同为云南沿边市临沧下辖的两个边境县,均与缅甸接壤。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临沧市为边境经济合作区,随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升温,众多企业看好临沧边贸发展,甘蔗产业迎来新契机。
临沧在推进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过程中,与缅甸掸邦政府签订了《缅北农业开发合作谅解备忘录》,拟合作发展甘蔗、橡胶、咖啡、云南坚果等产业基地300万亩以上,推进双边农业经济合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