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广州7月2日电(刘卫东)笔者从广州市规划局获悉,昨日上午,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主持召开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和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2014年第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市历史建筑(第二批)推荐名单》(以下简称《第二批名单》),新增认定了包括暨南大学办公楼旧址、南野公祠等在内的80处历史建筑。
广州现已有478处历史建筑 涵盖全市11区
据了解,去年12月,广州市名城委就已审议通过了《广州市历史建筑(第一批)推荐名单》,并由规划部门于2014年1月成功组织申报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旧址水产馆等398处建(构)筑物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如今再加上《第二批名单》中的80处,广州目前的历史建筑数量已经有478处之多。
此外,第二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单从第一批的以历史城区内为主扩展到广州全市的11个区。第一批历史建筑主要位于历史城区,第二批历史建筑推荐名单已拓展至天河、番禺、白云、黄埔、萝岗、花都、南沙、从化、增城各区。
广州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二批名单》通过审议,标志着广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在城乡结合、新旧结合、市郊结合的基础上,已扩展到全市的11个区。
80处历史建筑:从文化遗产到工业遗产均有涵盖
笔者注意到,《第二批名单》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重点平台项目与三旧改造项目的文化遗产保护线索;第二部分为名人故居、古桥、古井等特定建筑类型。
据介绍,本次推荐名单着重补充了广州市乡村地区的文化遗产:祠堂类、民居类遗产,原城市郊区的工业遗产,及位于城市公园、乡村地区的门楼、桥、船闸、井等构筑物遗产。重点丰富的类型为工业遗产、村落遗产、坛庙祠堂、构筑物遗产。
细分起来,则分为工业遗产、办公教育建筑、坛庙祠堂等7大类型:
工业遗产:包括制糖业、造船业、仓储等,体现了建国后广州作为华南地区重要工业基地的历史地位和地方产业特点,如华侨糖厂旧址〔拱形仓库〕。
办公教育建筑:有的展示了民国时期教育建筑风貌,有的是1949年以后广州高等教育的代表性建筑,还有反映人民公社时期的礼堂建筑,如著义小学校门楼旧址、暨南大学办公楼旧址、华南农业大学亚太地区桑蚕培训中心。
坛庙祠堂:主要分布在广州周边地区的村落,仍保留诗书传家的传统和家族祭祀,此次入选的祠堂以从化城郊和番禺小谷围较为集中,如南野公祠、郑田庙岭村石王古庙。
名人故旧居: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文化中心和华侨城市,许多华侨和著名学者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生活痕迹,如同福西路歧兴中北4-1 民居 〔罗明燏旧居〕。
传统民居:大部分建于清末民国,以“三间两廊”形制居多,室内外装饰富有岭南特色,如均益路5号民居。
近现代民居:自清中叶开始,广州居住建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风格各异,中西融合的建筑特色,很多近现代民居中西合璧,体现了兼容并包的城市特色,如庚辉坊北街10号民居。
构筑物:包括桥梁、古井、亭、船闸、公园小品、门楼和石板路等,如“沙井气”井、东湖船闸。
审议结果将上报市政府批准 第三批、第四批会继续推出
笔者了解到,在昨天召开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和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2014年第一次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名单的出台意义重大,对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第二批名单》具有代表性,突出了广州近现代城市乡村历史特点和类型的多样性,具有广州本土特色,充分体现了广州近现代乡村建筑特色。
会议要求《名单》经名城委审议通过后上报广州市政府批准,一方面,按“小步快跑”的原则,结合全市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继续推出第三批、第四批等后续历史建筑名单。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的配套政策、管理细则和技术文件,加强历史建筑修缮技术服务,逐步实现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