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调料 >
200多家企业锐减至十几家 味精行业尴尬生存
时间:2013-12-17 21:32  浏览次数:

  原料价格上升、环保门槛提高、替代产品增多、销量下降,这些因素导致味精企业大批停产,而大公司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受产能过剩的影响,饱和的市场使得企业之间竞争不得不大打价格战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刘子阳

  味精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长江以南的味精生产企业几乎全部停产。这样的景象与上世纪90年代200多家味精厂的景象形成极大的反差。

  据记者了解,之前的200多家味精厂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只剩下十几家。

  “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小规模的公司负担不起,目前我们企业也停止生产味精,只负责分装。”无锡市太湖味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徐锡龙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小公司都在转型转做鸡精、汤料和复合调料的居多。规模大、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味精企业,例如江苏的菊花味精依靠收购味精半成品分装贴牌销售,进行品牌运作。”徐锡龙说。

  记者调查发现,超市货架上,味精往往被摆在并不起眼的位置,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少于鸡精。前来选购的顾客,多数都认为味精并不健康。

  在鸡精市场逐步代替味精市场的同时,味精行业也面临着行业洗牌“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兼并重组潮流退去后,整个行业的“小鱼”几乎全被吃光了。但由于味精行业利润下降,市场需求饱和,“大鱼”们的处境也并不乐观。

  设备只能卖废铁

  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味精生产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于1992年成为世界味精生产第一大国。目前,中国味精产量仍稳居世界第一,但即便如此小企业还是难以生存。

  “我们厂里几千万元的设备都当成废铁卖,小型的味精企业都停产,没人买你的设备。”徐锡龙解释说,“生产味精的设备是专业的,无法与其他的行业相匹配,现在各个城市都在节能减排,以前生产味精用的锅炉都卖不出去。”

  原料价格上升、环保门槛提高、替代产品增多、销量下降,这些因素导致中小味精企业大批停产,而大公司又将味精的价格压得很低,以至于中小企业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徐锡龙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前些年产量超过两万吨的公司就算大公司了,如今味精龙头企业阜丰集团一年的产量就超过100万吨。这种大公司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包括煤矿、发电、淀粉厂,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而这些小公司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在南方,能源贵、原材料成本高,小公司自己生产味精不仅不挣钱,还要倒贴也是有的。”徐锡龙说,“就好像是做面包,面粉的价格比面包还贵,所以小企业只能停产。”

  而另一个让中小味精企业不堪重负的,是地方政府对环保的要求也在提高,小企业在自身亏损的情况下无法承担环保的压力。

  工信部下达的2013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中,味精行业的目标任务同比增幅最大,为28.5万吨,与2012年相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增加了14.2万吨,增幅高达99.3%。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的长青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味精产业是高污染产业,并非朝阳产业,对于大企业应当提高效率降低污染,对于小企业应该积极地寻求转型。”

  长青认为,味精行业的萎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味精的替代产品的市场占有量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味精出现产能过剩。

  味精“大佬”的困局

  即便中小企业停产,国内味精行业“大佬”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大佬”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

  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的味精产量已达到300万吨,而国内一年的消费量约在150万吨。市场处于饱和状态,产品供大于求。

  阜丰、梅花、莲花是国内味精行业屈指可数的三家公司,这几家公司的总产量达到175万吨,也接近中国味精年产量的60%。

  但销量的下降、激烈的价格竞争仍使得“三巨头”的利润下降。

  数据显示,去年阜丰集团因味精售价下滑,利润率下跌至3.05%;梅花集团(600873,股吧)2011年“味精及谷氨酸”毛利率高达28.21%,2012年的毛利率下降为18.97%。

  知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味精的生产技术已经没有多少进步空间,阜丰、梅花其实是在打价格战,拼到最后肯定会死掉一批中小企业。”

  “味精产业的上游成本主要受制于煤和玉米价格,阜丰、梅花在主产区内蒙古都有生产基地,省去了物流成本。”上述知情人士认为,“即便这两家企业存在价格优势,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觉得它们的利润空间并不大。”

  莲花味精(600186,股吧)由于其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需要从山西、内蒙古等地运到河南,高昂的物流费用推升了公司的成本。

  莲花味精的刘部长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对于味精行业的情况,目前的形势并不方便发表言论。”

  “不健康”毁了味精前程

  在很多人看来,食用味精是不健康的,这也是味精销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记者在网上搜索“味精有毒”,找到260多万条相关信息,“味精致癌”、“导致心脑血管病”、“味精脱发”的说法流传甚广,那么味精是否真的对健康有害?

  味精的学名叫做谷氨酸钠,是谷氨酸和钠合成的一种盐,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味精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所以不健康。

  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的杜雅正教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味精生产的原料是粮食,先将粮食粉碎然后进行生物加工,通过各种生物酶的作用形成谷氨酸,这是一个生物转化的过程,与人类的消化相类似,没有任何的化学转化。”

  北京保护健康协会的张熙增教授表示:“谷氨酸钠是谷氨酸盐的一种,而谷氨酸盐在食品中是普遍存在的,人体本身就含有谷氨酸盐,60公斤的人体内就有1400克的谷氨酸盐。”

  记者了解到,味精的安全性在国际上其实是公认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JECFA)确认,味精每人可接受摄取量(ADI)为“无规定”的级别,这是JECFA给予食品添加剂的最好分类,而此后欧洲共同体食品科学委员会也确认味精为“无ADI规定”级别。




上一篇:海南文昌查获一批涉嫌商标侵权的双桥牌味精   下一篇:八成酿造酱油加味精 为降成本拼“等级”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