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南”槟榔之殇 痛彻了谁的心扉?
字号:时间:2014-01-14 00:00:00 来源:消费日报作者:郑红梅
“南南”两地政府从科学的角度,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救市,力挽槟榔狂澜初见成效,海南槟榔青果价格一度轻微回升至每斤2.3元左右,但很快再次下挫。市场不相信眼泪,价格理性回归需要过程。
专家论证槟榔致癌并无科学依据
风波后,海南省农业厅召开紧急会议,与会专家认为,口腔癌和长期过量嚼食槟榔有一定相关性,但并无科学依据证明槟榔直接能致癌。而早在2010年4月,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对原产于海南的槟榔干果,进行了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和90天动物喂养实验,证实海南产槟榔干果为无毒级、无遗传毒性和亚慢性毒副作用。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节目在连续两期报道中,追问了槟榔是否含有致癌成分、吃槟榔是否会导致癌症等问题。报道说,槟榔消费区口腔癌患者与全国相比并无差异。湖南湘潭市有着400年吃槟榔历史,诊断出的4万例癌症患者中,肺癌所占比例最高,有400多例,而口腔癌只有40多例。湖南省所有的癌症死亡案例中,口腔癌的死亡人数排名在10名开外,口腔癌的死亡率与全国相比也没有显著差异。同样,在祖祖辈辈种槟榔、吃槟榔的海南万宁市,口腔癌患者也寥寥无几。万宁市人民医院近10年的统计显示,在该院检查出来的口腔癌患者很少。
报道中,央视记者采访了中国大陆唯一应邀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所召集的槟榔专题研究会的专家、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章魁华。他表示,嚼槟榔本身问题不大,咀嚼过程中产生的致癌的亚硝胺只要不和吸烟同时发生,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印度之所以口腔癌发生率高,就是因为嚼槟榔和吸烟同时进行。而槟榔致癌的病例,目前尚未发现。
由此可见,权威专家的论证显示,槟榔致癌并无科学依据,将槟榔定性为致癌物,显然有失偏颇,适量嚼食槟榔不会伤害健康。
市场呼吁槟榔国家标准尽快出台
湖南于2004年出台了《湖南省食用槟榔地方标准》,但迄今并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业内人士表示,槟榔对给农户的阵痛呈间歇性来临,平均每隔几年就发作一次,其主要原因并不是自然灾害,而是消费者对于槟榔传闻的信心不足,行业标准不足以让消费者信服,那么国家标准的出台也就势在必行,成为千呼万唤的市场需求。记者从湖南省槟榔产业协会了解到,在国家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高度重视和具体指导下,湖南抓紧食用槟榔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修订和食用槟榔生产规范的制订工作,为食用槟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打基础,作准备。目前已完成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的有效成分分析、6万多人的人群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安全动物毒理试验和标准文本编制等工作,食用槟榔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已经省食品安全标准评审专家鉴定,进入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等待网上公示、发布阶段。
在新的食品安全标准未发布之前,各企业将在槟榔外包装上统一标注警示语:过量嚼食槟榔,有害口腔健康。
槟榔风波带来的反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湖南槟榔生产企业分烟果和青果。烟果产量高达70%,其主要销售区域是湖南本地,湖南人对槟榔的喜爱由来已久,个别企业今年收购青果的计划甚至还略有增加。海南作为槟榔原产地,种植户的损失至今难以恢复,农户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吃了大亏。海南、湖南两地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如何携手共赢以及更好的保护农民利益,帮助和引导种植户抵御风险尤为重要。其次,槟榔风波间歇性来临有一定的可防范性,权威的专家论证及槟榔科普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爱护槟榔产业、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方式。政府在间歇期节点的关键时期,提前做好应对以及风波来临时的紧急预案是助推槟榔产业走向健康发展、良性循环快车道的关键。在实地采访中,有专家建言海南职能部门可以鼓励农民购买农作物保险、组织农民成立基金会、成立行业协会或者建冷库冷藏半成品等方式规避风险。
★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新闻纠错:010-67617316 ★